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風雪雨霜的詩句

關於風雪雨霜的詩句

1. 關於風雪雨的詩句古詩

關於風雪雨的詩句古詩 1.關於風雨雪的詩句

雪: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雨: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風:1、大風起兮雲飛揚.——漢 劉邦《大風歌》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 誌南《絕句》

4、風急天高猿嘯哀——唐 杜甫《登高》

5、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實寫風雪雨的古詩句各壹句

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雪: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宋·王安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唐~柳宗元

雨: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3.關於風霜雪雨的古詩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唐·李白《春思》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南唐僧誌安《絕句》

靜夜思 (李白) 疑是地上霜

山行 (杜牧) 霜葉紅於二月花

張繼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墻角數支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4.關於風、雨、雪的古詩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關於雪、雨的詩詞

雪: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8.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1.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

(王繳《四氣詩》 12.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補充: 1.孤舟蓑翁,獨釣寒江雪。

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千裏黃雲白日,北風吹雁雪紛紛 4.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5.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6.大雪滿弓刀 7.柴門聞吠,風雪夜歸人 8.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9.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雲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積雪,凍浦漸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12.大雪紛紛何所有,明月與我何相見 1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14.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5.夜深知雪驟,時聞折竹聲 16.雲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馬不前 17.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雪驚筍欲抽芽 18.三巴春霽雪初消,百折千回向東去 19.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2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23.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雨: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風雨淒淒,雞鳴喈喈。

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風雨》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兩漢樂府《上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兩漢樂府《迢迢牽牛星》 歷稔***追隨,壹旦辭群匹。復如東註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南北朝·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別》 客心已百念,孤遊重千裏。

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唐·白居易《長恨歌》 青草湖中萬裏程,黃梅雨裏壹人行。愁見灘頭夜泊處,風翻暗浪打船聲。

——唐·白居易《浪淘沙》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

——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

——唐·白居易《楊柳枝》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唐·白居易《夜雨》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簌簌,江蘺濕葉碧淒淒。

——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

——唐·白居易《上陽白發人》 涼冷三秋夜,安閑壹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

——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試看汾水上,白雲猶似漢時秋?——唐·岑參《虢州後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尋李九莊》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

向晚登臨處,風煙萬裏愁。——唐·崔顥《題潼關樓》 岧峣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唐·崔顥《行經華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裏孤峰濕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唐·崔顥《雁門胡人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

——唐·戴叔倫《蘇溪亭》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唐·杜甫《兵車行》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韓諫議註》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

6.關於冬天雨的古詩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朝代:宋代 作者:陸遊 原文: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參考翻譯 譯文 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註釋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⑵蠻氈:中國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出產的毛氈,宋時已有生產。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器》:“蠻氈出西南諸番,以大理者為最,蠻人晝披夜臥,無貴賤,人有壹番。”

⑶貍奴:指生活中被人們馴化而來的貓的昵稱。 ⑷僵臥:直挺挺地躺著。

這裏形容自己窮居孤村,無所作為。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⑹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⑺思:想著,想到。 ⑻戍(shù)輪臺:在新疆壹帶防守,這裏指戍守邊疆。

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

此代指邊關。 ⑼夜闌(lán):夜深。

⑽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1、春冬霧雨饒 唐 宋之問 《早發韶州》2、冬月雨仍飛 唐 張鼎 《江南遇雨》3、淺寒天氣雨催冬 宋 管鑒 《阮郎歸·淺寒天氣雨催冬》4、冬暮雨霏霏 唐 貫休 《送黃賓於赴舉》5、三冬時雨潤丹丘 元 馬鈺 《望蓬萊·外顛倒》6、雨止得冬晴 宋 陸遊 《衰病》7、冬溫頻作雨 宋 陸遊 《送客至望雲門外》8、壹秋未雨冬未雪 宋 陸遊 《喜雨》9、秋冬久不雨 宋 陸遊 《雨》10、三冬壹雨禾頭濕 宋 黃庭堅 《再次韻和吉老》11、冬來多是雨 宋 陳著 《雪復晴》12、何事冬來雨打窗 宋 範成大 《寒雨》13、窮冬才得雨梢梢 宋 胡寅 《寄陳生》14、作雨賓春雪餞冬 宋 劉克莊 《倉使和詩出奇不窮再次韻四首》15、壹冬求雪雨還晴 宋 樓鑰 《環村踏雪》16、冬涉春無雨 宋 梅堯臣 《喜雨》17、冬蔬經雨翠交畦 宋 釋大觀 《吳道人求語回庵》18、壹冬不雨 宋 釋道璨 《偈頌十二首》19、今秋少雨冬不雪 宋 司馬光 《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壹篇以酬》20、隅逢冬少三餘雨 宋 王洋 《至法海寺》21、南浦冬陰翻手雨 宋 魏了翁 《於眉州挽詩》22、忽報冬溫是雨祥 宋 項安世 《蘭溪道中二首》23、壹冬晴暖雨全少 宋 楊公遠 《冬晴》24、冬來暮暮雨絲絲 宋 楊萬裏 《新晴曉步》25、秋冬久不雨 宋 曾幾 《雨二首》26、冬溫雪作雨 宋 張耒 《次韻淵明飲酒詩:》27、窮冬積雪春不雨 宋 張耒 《休日不出》28、雨澀晴冬宿麥憂 宋 張元幹 《次韻陳德用明府贈別之什》29、雨送冬雷了 宋 張蘊 《正月二日雪》30、雨薄雲開冬似暖 宋 趙蕃 《次韻和答斯遠見過》31、雨重冬裘薄 宋 趙蕃 《示成交》32、去年三冬暖不雨 明 劉基 《雨中呈石末公》33、零雨壹冬無半寸 明 王稚登 《庚子除夕》34、積雨冬已深 明 張掞 《冬齋積雨感懷》。

7.關於雪雨的詩句

1、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唐·張謂《郡南亭子宴》

2、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

3、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唐·僧誌南《絕句》

4、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宋·歐陽修《田家》

5、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唐·劉長卿《別嚴士元》

6、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7、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8、暮雪助消峭,玉塵散林塘。

9、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10、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1、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2、江南雪,輕素減雲端。

1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宋·趙師秀《有約》

14、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1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17、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壹餉開。——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之壹

18、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9、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0、澗底松搖千尺雨,庭中竹撼壹窗秋。——唐·杜荀鶴《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

21、半壕春水壹城花,煙雨暗千家。——宋·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

22、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23、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4、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25、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晉·張協《雜詩十首》

26、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27、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28、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29、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30、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1、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32、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3、殘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陳·張正見《後湖泛舟》

34、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5、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唐·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壹

36、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37、雨急山溪漲,雲迷嶺樹低。——唐·戴叔倫《宿靈巖寺》

8.“雪”,“雨”的古詩各五對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鄉

月是故鄉明.-------思鄉

月落烏蹄霜滿天.-----抑郁之情

秦時明月漢時關-----感慨

暗香浮動月黃昏.------?

9.寫雪、雨的詩句

描寫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描寫竹: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燮:《竹石》)

2.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鄭板橋:竹)

描寫梅:

1.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詠)

2.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

描寫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