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130篇主要講內涵豐富的靈性經歷記錄,也是多數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真實寫照。
詩篇,亦譯《聖詠集》。《希伯來聖經》文集的壹卷。《聖經》中最大的詩歌集。收錄150篇詩,皆以希伯來文寫成。或為照應“摩西五經”而分成5卷(依次為第1至41篇、第42至72篇、第73至89篇、第90至106篇、第107至150篇)。
按部分篇目的題記,約100篇出自大衛、所羅門等知名人物。壹些學者主張,多數篇章實際寫於大衛、所羅門之後,先被編成若幹小型詩集。全卷至公元前2世紀形成定本,紀元前後成為猶太教正典。
可分為訓誨詩、贊美詩、祈願詩、詠史詩、詛咒詩、禱告詩、朝聖詩、律法詩、懺悔詩、彌賽亞詩等類型,基本主題是贊美上帝,表達詩人在各種際遇中對上帝的呼求、禱告、盼望、懺悔和頌贊。多數篇章最初用於聖殿的崇拜儀式,可合樂詠唱,壹些詩的題記中註有所用曲調或樂器。
詩篇《舊約聖經》的壹卷。天主教聖經譯作《聖詠集》。其希伯來書名意為“贊美的詩歌”,七十子譯本改為“詩歌集”。拉丁譯本和英譯本書名皆從希臘字psalmi而來。《詩篇》為漢譯本的名稱。全書***集錄150篇詩章。
詩篇歷史沿革:
詩篇的成書經歷了數百年的漫長時間,最早的資料源於何時迄無確考。壹般認為,它的早期萌芽出現於統壹王國時代,多數作品形成於分國時期,有些在被擄之後,還有些為時更晚。例如137篇明確屬於被擄至巴比倫後的哀傷詩,第126篇反映歸回時期的歡樂。
在此期間,它們中的壹部分先被編成若幹較小的詩集,經多次篩選,合並和修訂,最後於公元前2世紀形成定本,本書在猶太會堂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成書過程中,因崇拜活動的需要而不斷充實完善,寫成後便在各種宗教儀式中朗讀。
其中優異者成為聖殿收藏和應用的傳統篇目。亡國以後聖殿被毀,這些詩歌又在猶太會堂或信徒家中誦讀,壹直和崇拜儀式相關。本詩集體現了希伯來抒情詩的主要成就,多方面展示了希伯來人的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是研究希伯來文學、藝術、歷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