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惜別關於柳的詩句(帶柳字的詩句表示送別) 1.帶柳字的詩句表示送別
1、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蘭陵王·柳》宋代:周邦彥
釋義:正午的柳蔭直直地落下,霧靄中,絲絲柳枝隨風擺動。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經多少次看見柳絮飛舞,把匆匆離去的人相送。
2、今古柳橋多送別,見人分袂亦愁生。——《江南柳·隋堤遠》宋代:張先
釋義:也不知有多少人長堤上折柳送別,以寄深情。
3、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代:王維
釋義: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館驛青堂瓦舍柳樹的枝葉翠嫩壹新。
4、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酒肆留別》唐代:李白
釋義:春風吹起柳絮,酒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美酒,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
5、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踏莎行·候館梅殘》宋代:歐陽修
釋義 : 客舍前的梅花已經雕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6、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相思·花似伊》宋代:歐陽修
釋義:看著花兒像妳壹樣,柳枝像妳壹樣;花兒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低下頭不禁流下兩行清淚。
7、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別滁》宋代:歐陽修
釋義:花光多麽絢爛濃郁,綠柳絲絲輕柔鮮明,人們在花前安排酒宴,熱情地為我送行。
8、蜀魄關關花雨深,送師沖雨到江潯。 不能更折江頭柳,自有青青松柏心。——《春送僧》唐代:貫休
釋義:細雨如絲,從九重天上飄落,冒著雨送妳到江邊,剛剛發芽的柳枝隨風飄搖,壹介無系的孤舟漸行慚遠。縱隔萬水千山,青青如松柏的心,如松柏的情誼,如松柏長青的自性是妳我同具的。
9、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薊北旅思 / 送遠人》唐代:張籍
釋義:在客要離開到時候,折壹支柳條贈給遠行者。
10、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送王四十五歸東都》唐代:徐鉉
釋義: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贈,妳須記取這是向南之枝呀。
2.用“柳”表現思念、惜別的古代詩句
思念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閨怨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降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閨妾斷腸時。-----戴叔倫 堤上柳 無事將心寄柳條,等閑書字滿芭蕉。
------------------ 李益 逢歸信偶寄 惜別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 勞勞亭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 送別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魚玄機 折楊柳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柳氏 答韓翃。
3.帶柳字的送別詩
1.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2.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送別》
3.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楊巨源《折楊柳》
4.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詞》
5. 含煙惹霧每依依, 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 半留相送半迎歸。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
讀音:柳liǔ
釋義:(名)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 (名)二十八宿之壹。 (名)(Liǔ)姓。 『逆序』 檉~|垂~|旱~|河~|紅~|櫃~|蒲~|雪~|楊~|花~病|垂楊~ 桺 liǔ 古同“柳”。
筆畫數:9
部首:木
含有柳字的詩句: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色青青柳色新 王維(唐) 《渭城曲》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劉禹錫(唐)《竹枝詞》
楊柳絲絲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絲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無名氏《送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4.借楊柳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
唐朝 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唐朝 宋之問《折楊柳》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拭淚攀楊柳,長條宛地垂。
宋朝 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仗東風便勢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陶淵明的“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賀知章“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劉禹錫的“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韓愈的“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高鼎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毛澤東的“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年年柳色,灞橋傷別”為近都門多送行,長條折盡減春風”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趙孟頫的“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喬吉的“瘦馬馱詩天壹涯,倦鳥呼愁村數家。
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指青青楊柳,又是輕攀折。動黯然,知有後會甚時節”“西城楊柳弄輕柔。
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古往今來,在詩人們的眼中,“柳”是他們所鐘愛的意象之壹。
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這樣寫道:“柳貴乎垂,不垂則無柳;!柳貴乎長,不長則無婀娜之致。”《詩經》中的“楊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擔當。
於是乎,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或緣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種種,“柳”成為中國詩歌中的壹道靚麗的風景。壹、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何須不淚垂詠柳喻人,在這類詠柳詩中,令人拍案叫絕的當推李商隱的《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