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定風波①蘇軾真正想要歸去哪裏

蘇軾定風波①蘇軾真正想要歸去哪裏

“回首”三句復道心中事,含蘊深邃。向來,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來蕭瑟處”,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處,也是對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詞人反思的結果是:“歸去”。陶淵明的退隱躬耕,是詞人所仰慕的,但終其壹生,詞人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退隱。也就是說,他所追求的並非外在的“身”的退隱,而是內在的“心”的退隱;所欲歸之處,也並非家鄉眉州,而是壹個能使他敏感復雜的靈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園。“此心安處,即是吾鄉”。也正因如此,詞人以“也無風雨也無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尋味。方才遇雨時,詞人沒有盼晴,也不認為風雨有什麽不好;現在天雖晴了,喜悅之情也淡得近乎沒有。因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順境有逆境,但在詞人心中卻無晴雨,因為“凡所有象,皆是虛妄。。詞人始終是泰然自若的。結句透過壹層來寫,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蘇軾詩歌的典型風格——“坡仙化境”的很好體現。所謂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摯、迫切、執著之後,忽然能夠回轉、放開,有類釋家的先“執”後“破”。在此詞中,“壹蓑煙雨任平生”,瀟灑鎮靜中不免帶些抗爭之心,也仍是另壹種形式的“執”;“也無風雨也無晴”,則是對之的升華。

原文: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 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字打葉的雨聲,不妨壹邊吟詠著長嘯著,壹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輕捷的更勝過馬,怕什麽!壹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壹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壹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