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石山的詩句古詩

關於石山的詩句古詩

1.關於石山的詩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高山安可仰,徒此依清芬——李白‘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2.關於石山的詩詞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高山安可仰,徒此依清芬——李白‘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3.關於巖石的古詩

《蓮石》

唐白居易

青石壹兩片,白蓮三四枝。

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隨。

石倚風前樹,蓮栽月下池。

遙知安置處,預想發榮時。

領郡來何遠,還鄉去已遲。

莫言千裏別,歲晚有心期。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寄山友長孫棲嶠》

唐賈島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雲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望夫石》

唐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東峰亭各賦壹物得幽徑石》

唐王緯

片石東溪上,陰崖剩阻修。

雨餘青石靄,歲晚綠苔幽。

從來不可轉,今日為人留。

《望夫石》

宋王安石

雲鬟煙鬢與誰期,壹去天邊更不歸。

還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長望舜裳衣。

4.古詩《山石》全詩

山 石 韓愈 山石犖確行徑微,① 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支子肥.②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疏糲亦足飽我饑.③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④ 天明獨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⑤ 山紅澗碧紛爛漫,⑥ 時見松櫪皆十圍.⑦ 當流赤足蹋澗石,⑧ 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⑨ 嗟哉吾黨二三子,⑩ 安得至老不更歸?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世稱韓 昌黎.貞元八年 (792)進士.曾任宣武及寧武節度使判官.其後任監察禦史等 職.貞元十九年 (803)因言關中旱災貶陽山(今屬廣東)令.元和中,隨裴度 平淮西,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穆宗時,召為國子祭酒、終 吏部侍郎,世稱韓吏部.縊文,世稱韓文公.散文與柳宗元齊名,同倡古文運 動,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其詩驅駕氣勢,雄奇壯偉,光怪陸離.雖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為詩、追求奇險而缺少韻味之作,但其木色則是雄厚博大,波瀾 壯闊.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詩》存詩十卷. 註釋 ①犖確(落卻):險峻不平.微:窄狹.②支子:即梔子,常綠灌木,花大色 白,極香.③疏糲(音利):粗糙的飯食.疏,不細密.糲,糙米.④扉: 門.⑤窮煙霏:在雲霧中走遍了.⑥紛爛漫:光輝互相照耀.⑦櫪:高 大的落葉喬木.圍:兩手合抱為壹圍.⑧蹋:同踏.⑨局束:拘束.鞿 (音基):牲口含在口中的嚼子.為人鞿:受人控制.⑩吾黨:誌同道合的 朋友. 賞析 此詩取首句頭兩宇“山石”為題,井非歌詠山石,而是敘寫遊蹤.他所遊 的是洛陽北面的惠林寺,同遊者是李景興、侯喜、尉遲汾,時間是貞元十七年 七月二十二日,即公元八○壹年九月三日. 韓愈作為傑出詩人兼散文家,在這篇詩裏汲取了遊記的寫法,按照行程順 序,敘寫從攀登山路、“黃昏到寺”、“夜深靜臥”到“天明獨去”的所見所 聞和所感,是壹篇遊記體的詩. 雖按順序敘寫,卻經過篩選和提煉.從“黃昏到寺”到就寢之前,所寫者 只有“蝙蝠飛”、“芭蕉葉大支子肥”、寺僧陪看壁畫和“鋪床拂席置羹飯” 等殷勤款侍的情景,因為這體現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跟“為人鞿”的幕 僚生活對照,突出了結尾“歸”隱的主題.關於夜宿和早行,入選的也只是最 能體現山野自然美和自由生活的若幹鏡頭,同樣是結尾“歸”隱念頭形成的根 據. 這篇詩的另壹特點是:詩人善於捕捉不同景物在特定時間、特定天氣裏所 呈現的不同光感、不同濕度和不同色調.“黃昏到寺”之後,先用“蝙蝠飛” 帶來暮色,又用“新雨足”表明大地萬物剛經過雨水的滋潤和洗滌,這才寫主 人公贊賞“芭蕉葉大支子肥”,而那芭蕉葉和支子花在雨後日暮之時所特有的 光感、濕度和色調,也就通過“大”而“肥”的獨特形象顯現出來.接著寫夜 景:看壁畫而以火照明,靜臥無所見而聽百蟲嗚叫,都準確地表現出深山之夜 的幽暗與恬寂.寫“月”而冠以“清”字,表明那是“新雨”之後的月兒,盡 管她深夜出嶺,已是下弦,卻能照進窗扉,特別明凈.寫朝景,新奇而多變. 先以“天明獨去無道路”總括了山中雨霽,地面潮濕,黎明之時,濃霧彌漫的 特點,然後以“出入高下窮煙霏”畫出了霧中早行圖.“高下”,指山勢時高 時低.“煙霏”,指流動的霧氣.“窮”,盡也.主人公“天明”出寺,眼則 是壹片“煙霏”世界,“出”於“高”處,“入”於“低”處;“出”於低處, 又“入”於“高”處.“煙霏”既“盡”,朝陽照耀,畫面頓時增加了亮度, “山紅澗碧紛爛漫”的奇景就闖入眼簾.“山紅”而“澗碧”,互相映襯,色 彩已極明麗,但由於詩人敏銳地把握了雨後天晴、秋陽照耀下山花、澗水所特 有的光感、濕度和色調,感到僅用“紅”、“碧”還不夠,故又用“紛爛漫” 加以渲染,才把那“山紅澗碧”的美景表現得鮮艷奪目.而以此為背景的主人 公“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之時,無怪乎逸趣盎然,忍不住要吐 露“人生如此自可樂”的情懷了.這篇詩,極受後人重視,影響深遠.蘇軾遊 南溪,曾和此詩原韻,作詩行懷.至於元好問“拈出退之《山石》句”來對比 秦觀的“女郎詩”,更為人所熟知.。

5.有關石頭的古詩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谷,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瑯玕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壹絕,奉答二絕杜甫

雨映行宮辱贈詩,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邊老病雖無力,強擬晴天理釣絲。

何日雨晴雲出溪,白沙青石先無泥。<----------

只須伐竹開荒徑,倚杖穿花聽馬嘶。

東峰亭各賦壹物得幽徑石王緯

片石東溪上,陰崖剩阻修。

雨餘青石靄,歲晚綠苔幽。<-----------

從來不可轉,今日為人留。

黃家洞李賀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閑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

青石-激忠烈也白居易

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

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

不願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墳土未幹名已滅。

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

願為顏氏段氏碑,雕鏤太尉與太師。

刻此兩片堅貞質,狀彼二人忠烈姿。

義心如石屹不轉,死節如石確不移。

如觀奮擊朱泚日,似見叱訶希烈時。

各於其上題名謚,壹置高山壹沈水。

陵谷雖遷碑獨存,骨化為塵名不死。

長使不忠不烈臣,觀碑改節慕為人。

慕為人,勸事君。

蓮石白居易

青石壹兩片,白蓮三四枝。<------

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隨。

石倚風前樹,蓮栽月下池。

遙知安置處,預想發榮時。

領郡來何遠,還鄉去已遲。

莫言千裏別,歲晚有心期。

別石泉李紳

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

微渡竹風涵淅瀝,細浮松月透輕明。

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寄山友長孫棲嶠賈島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雲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深山逢老僧二首貫休

衲衣線粗心似月,自把短鋤鋤榾柮。

青石溪邊踏葉行,數片雲隨兩眉雪。<------

6.關於寫“石”的古詩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重有感

李商隱

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陸遊

初報邊烽照石頭,旋聞胡馬集瓜州。

諸公誰聽芻蕘策?吾輩空懷畎畝憂。

急雪打窗心***碎,危樓望遠涕俱流。

豈知今日淮南路,亂絮飛花送客舟!

答人

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7.關於山巒風光的古詩

李白

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廬山秀出南鬥旁,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壹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杜甫:

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裏橋.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8.石的古詩句大全

1. 石馬臥新煙,憂來何所似。

2. 糟深貯方半,石重流還咽。

3. 石徑喧朝履,璜溪擁釣舟。

4. 石脈青靄間,行行自幽絕。

5. 石鯨吹浪隱,玉女步塵歸。

6. 石壁連霄漢,長松落澗枯。

7. 石磴晴看疊,山苗晚自鋤。

8. 石面迸出水,松頭穿破雲。

9. 玉泉移酒味,石髓換粳香。

10. 石影銜珠閣,泉聲帶玉琴。

11.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12. 江雲飄素練,石壁斷空青。

13. 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

14. 石城除擊柝,鐵鎖欲開關。

15. 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

16. 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17. 石林蟠水府,百裏獨蒼蒼。

18. 石瀨流清淺,風岑淡翠微。

19. 石馬徒自施,玉人終不見。

20. 石窗何處見,萬仞倚晴虛。

21.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22.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23. 石榴花發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雲。

24. 石苔生紫點,欄藥吐紅尖。

25. 石上生菖蒲,壹寸十二節。

26. 槎從天上得,石是海邊來。

27. 石橋春暖後,句漏藥成初。

28. 石門棲怖鴿,慈塔繞歸鴻。

29. 石泉驚已躍,會可洗幽心。

30.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31. 石淺流難溯,藤長險易躋。

32. 石鏡山精怯,禪枝怖鴿棲。

33. 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

34. 蒲輪去漸遙,石徑徒延佇。

35. 石縫瓢探水,雲根斧斫薪。

36. 巖庭交雜樹,石瀨瀉鳴泉。

37. 石淺洞門深,潺潺萬古音。

38. 石滑羊腸險,山空杜宇悲。

39. 石堤春草碧,雙燕向西飛。

40. 石上開仙酌,松間對玉琴。

41.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42.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43. 石鼓之歌止於此,嗚呼吾意其蹉跎!

44. 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45.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識作石鼓歌。

46. 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47.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48.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49.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50. 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51. 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52.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53.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

54.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55.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