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紈扇的詩句

關於紈扇的詩句

1.紈扇的詩歌相關

古代詩詞中常以“冰紈”稱之。

漢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晉王獻之妾桃葉《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喧暑,相憶莫相忘。”

南朝梁江淹《和班婕妤詠扇詩》:“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唐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相見。

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明謝肇制《五雜俎.物部四》:“蜀扇每歲進禦,饋遺不下百余萬,以上宮中用,每柄率值黃金壹兩。”清孔尚任《桃花扇.眠香》:“小生帶有壹宮扇壹柄,就題贈香君,永為訂盟之物吧。”

2.描寫團扇的詩句

《團扇歌》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約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

動搖玉郎手。因風訪方便。

《團扇歌》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蕭衍

手中白團扇。凈如秋團月。

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

《惠白團扇》

年代: 宋 作者: 張埴

藤經剡雪通姿哲,筠度湘秋刮骨清。

兩潔不容塵有汙,壹圓還與世無爭。

生來肖貌難為遁,老去揮毫豈足名。

林下好風差自快,忍歌桃葉若為情。

3.關於扇子的詩句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裏,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禦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

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裏栽。

唐司空圖

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

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

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

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

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

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壹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回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詠破扇

唐楊淩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壹半,情斷不勝愁。

代秋扇詞

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壹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

4.關於扇子的詩詞

《扇詩》

年代: 宋 作者: 張舜民

扇子解招風,本要熱時用。

秋來掛壁間,卻被風吹動。

《紈扇辭》

年代: 元 作者: 楊維楨

團圓合歡扇,比似月嬋娟。

嬋娟有時缺,我扇豈衣圓?

秋風落梧葉,我扇同棄捐。

不得如秋葉,吹墮在君前。

《扇》

年代: 唐 作者: 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禦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詠破扇》

年代: 唐 作者: 楊淩

粉落空床棄,塵生故篋留。

先來無壹半,情斷不勝愁。

5.和團扇有關的詩句

怨歌行(團扇) 班婕妤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裏,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

扇唐李嶠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禦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唐陸暢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唐羅隱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閑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裏栽。

扇唐司空圖珍重逢秋莫棄捐,依依只仰故人憐。有時池上遮殘日,承得霜林幾個蟬。

詠破扇唐唐怡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唐韋應物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6.求帶有團扇宮扇的詩詞之類的文字

圓扇,也叫“宮扇”、“紈扇”。是壹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而言。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徘徊”。《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

團扇出現在西漢時期,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當時妃嬪仕女的飾品。然而在歷代,團扇已幾乎成為紅顏薄命、佳人失勢的象征,如唐代王建的詞:“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至於團扇怎麽與淒楚悲涼的人生境況有了關聯,這壹切還須從漢代的班婕妤說起。

婕妤並非班氏的名字,而是漢代後宮嬪妃的稱號。因班曾入宮被封婕妤,後人壹直沿用這個稱謂,以致其真實名字無從可考。漢制,“婕妤”原來僅次於皇後,後從成帝始置昭儀,婕妤位在昭儀之下,爵同上卿,在後妃中地位較高。相傳班婕妤是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也就是《漢書》的撰寫者班固和出使西域的名將班超的姑母。《漢書·外戚傳》說她少有才學,工於詩賦,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為少使,不久定為婕妤。

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後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不與皇帝同車出遊,王太後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壹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從此深宮寂寂,歲月悠悠。班婕妤憫繁華之不滋,藉秋扇以自傷,作《團扇詩》,又稱《怨歌行》: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莢笏中,恩情中道絕。

她在詩中自比秋扇,感嘆道:“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隨。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班婕妤如此殘度晚年,漢成帝死後,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伴著冢形碑影,又孤獨地生活了五年,便離開了人世,時年約四十余歲,後葬於延陵。

唐李益《宮怨》詩:“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似將海水添宮漏,***滴長門壹夜長。”

王昌齡《長信秋詞》雲:“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皆描繪了班婕妤當時的苦悶心境。

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劉方平《班婕妤》:“夕殿別君王,宮深月似霜。人幽在長信,螢出向昭陽。露□紅蘭濕,秋雕碧樹傷。惟當合歡扇,從上篋中藏。”

7.關於霓裳羽衣的詩句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

南宋丙午(1186)年間,姜白石旅居長沙,壹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為“中序”第壹段填了壹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壹》,連同樂譜壹起被保留了下來,詞如下: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於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雲“散序六闋”,此特兩闋。未知孰是?然音節閑雅,不類今曲。予不暇盡作,作中序壹闋傳於世。予方羈遊,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詞之怨抑也。 亭臯正望極,亂落江蓮歸未得,多病卻無氣力。況紈扇漸疏,羅衣初索,流光過隙。嘆杏梁、雙燕如客。人何在,壹簾淡月,仿佛照顏色。 幽寂,亂蛩吟壁。動庾信、清愁似織。沈思年少浪。笛裏關山,柳下坊陌,墜紅無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臥酒壚側。

8.關於扇子的詩句

扇子上可以選以下幾首的詩句:1、《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圓因裁制功。

颯如松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

引秋生手裏,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須翁。2、《扇》唐李嶠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

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禦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

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3、《古扇》唐項斯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4、《詠扇》唐徐夤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壹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回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5、《代秋扇詞》唐鄭谷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壹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有關於扇子的介紹:1、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

2、中國傳統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壹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3、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4、晉代崔豹的《古今註·輿服》記:“五明扇,舜所作也。

5、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6、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7、扇子的種類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團扇、折扇、絹宮扇、泥金扇、黑紙扇、檀香扇等等。8、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制扇技藝有江蘇蘇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記扇子、重慶榮昌折扇、四川自貢龔扇、廣東新會葵扇、湖州羽毛扇。

9、日本則有檜扇、蝙蝠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