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是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碣石山時寫的。烏桓是當時東北方的大患,建安十壹年,烏桓攻破幽州,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同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決定北上征伐烏桓。後來在田疇的指引下,小用計策,曹操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原文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作者介紹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壹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壹了中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