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雲山萬重兮歸路遐
魏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2、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3、山抹微雲
宋
秦觀
《滿庭芳·山抹微雲》
4、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5、望斷雲山多少路
宋
歐陽修
《玉樓春》
6、雲山摛錦
宋
蘇軾
《沁園春·孤館燈青》
2.關於雲山的詩句1、雲山萬重兮歸路遐
魏晉
蔡琰
《胡笳十八拍》
2、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3、山抹微雲
宋
秦觀
《滿庭芳·山抹微雲》
4、世中遙望空雲山
唐
王維
《桃源行》
5、望斷雲山多少路
宋
歐陽修
《玉樓春》
6、雲山摛錦
宋
蘇軾
《沁園春·孤館燈青》
3.與瑞安有關的詩句有哪些1 陶山:山名。在浙江瑞安縣西。——吳鵬《種玉畦》詩雲“陶公仙去玉畦空,剩有白雲護壟東2 瑞安市系省級文明城市,歷來文風鼎盛,夙有“東南鄒魯”之譽。南宋理學家陳傅良學重“經世致用”,開永嘉學派之先聲。元明之際,戲曲家高則城撰《琵琶記》,稱為“南戲之祖”。3 創草堂名“鹿木居”,——取“與麂鹿為伴,與樹木為伍”4 玉海樓——概以玉比德,海崇上善和如玉之珍貴,若海之浩翰。5 瑞安市省級風景名勝區:仙巖——朱自清《綠》
寶香山(卓 敬)
此室不知鬥來大,此心不啻天樣寬。白雲忽起山在戶,紅日乍晴人倚欄。壹聲兩聲花鳥好,千樹萬樹松風寒。詩成大笑出門去,長空浩蕩江水渾。
4.瑞安的詩詞文賦文化名城 瑞安市位於浙江東南部,濱臨東海,為浙閩交通要道,面積1360平方公裏。
舊城區位於飛雲江江口東北沿岸。面積3.6平方公裏。
自三國建縣始,壹直為瑞安市政治、文化中心,浙南古重鎮,素有“東南小鄒魯”之稱。現瑞安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裏。
包括兩個新區,形成壹市兩區的新格局,人口15萬人。已成為壹座古老而新興的城市。
瑞安歷史久遠。新石器時期,在飛雲江流域的人們就斷發紋身,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的生活。
在夏、商、周時,瑞安屬《禹貢》揚州之域。秦屬閩中郡。
漢初勾踐後裔騶搖,因佐漢滅秦敗羽有功,封東海王,瑞安屬東甌王國。三國鼎立,瑞安屬孫吳。
孫吳赤烏二年設置羅陽縣,為瑞安建縣之始。當時行政管轄地域包括今平陽、蒼南、泰順與文成東南部。
相傳縣治設在北湖魯嶴,寶鼎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陽,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縣,境南西為橫嶼船屯,設置始陽縣(即今平陽)。
東晉太寧元年(公元323年),遷縣治於今址。南朝基本沿襲不變,隋唐時期,瑞安前後改屬處州、括州、東嘉州、溫州。
到唐昭宗天復三年(公元903年),相傳有白烏棲縣北郊集雲山之祥瑞,遂改縣名安固叫瑞安,沿襲至今。唐末五代為吳越國土。
宋代瑞安屬溫州永加軍。元代,瑞安因戶多升為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降為縣。入清,屬溫州處道。
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撤文成縣並入瑞安,1961年8月復又分縣,1978年恢復瑞安縣人民政府,屬溫州地區,1987年4月,撤縣設市,稱瑞安市。 瑞安古城自古有水鄉之稱,城內水網密布,分兩縱兩橫。
河道縱橫相連,寬窄不壹,寬者可通船,窄者只通水,蓄泄得宜。縣誌載“舟揖藉以往來,居人資以汲飲,民鹹賴之”。
百姓傍河而居,城內居民分四隅壹廂管理,道路分街、巷。大街基本東西走向,巷為南北走向,形成壹種規則、整齊的塊狀布局,承襲坊裏制。
前河後街,街與街以橋連接,古城內原有三十四座橋。小橋、流水、人家形成了瑞安古城水鄉風貌。
古城內,傳統街區眾多。古城三面接陸,壹面臨江,地勢平坦。
瑞安山川秀麗、景點繁多。位於郊區的仙巖風景區,早在東晉之際已遐邇聞名。
瑞安民間文化品類繁多,風格迥異。有鼓詞、蓮花、道情、唱龍船、打花鼓、排街、藤牌舞等數十種之多。
歷史上瑞安是壹座具有革命意義的城市。自宋宣和間,瑞安人民就參加了方臘起義。
明嘉靖間,瑞安人民在戚繼光及其部將領導下英勇抗擊倭寇。1861年趙起領導浙南金錢會起義,參加太平天國革命軍。
1900年義和團革命時期,瑞安人民組織神拳會,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瑞安人民都積極參與。
“五四”運動後,1926年11月中***瑞安黨小組成立,掀開了瑞安紅色的壹頁。1928年陳卓如領導的馱山赤衛隊舉起了浙南第壹面農民武裝鬥爭的旗幟。
紅十三軍在軍長胡公冕率領下,南渡瑞安,縱橫百裏,把瑞安革命推到高潮。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劉英率部來瑞,使瑞安成為浙南革命鬥爭的搖籃。
數千年的文明史在瑞安遺留下眾多的文物古跡。它們分散在瑞安的每壹塊土地上。
從山前山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祖先就在飛雲江流域繁衍生息,過著漁獵和原始農業生活。篁嶼等地石棚墓的發現,反映了商、周時期瑞安社會、經濟的發達,此護墓葬形式在中國很少發現,實屬珍貴……據文物普查發現,全市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數十處,各類文物點320處,已公布列為市級重點文保單位51處,浙江省重點文保單位9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1處。
其中市區有12處,玉海樓、利濟醫學堂、觀音寺石塔、隆山塔、東安硐橋、東塔、隆山宮、話桑樓、章安四賢祠等等。 瑞安是名人薈萃之地,文化之邦。
自古民間傳說“瑞安出才子”。據統計,自隋朝以來,歷代進士307位,其中狀元三位。
歷代名人有漢朝的蔡敬則。特別是自宋以來,學人蔚起,人才輩出。
號稱“元豐太學永嘉九先生”的許景衡和周行己,他們傳播程朱理學,開學術研究之風。而後陳傅良進壹步發展永嘉學派學說,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較大的影響。
還有在北宋熙寧、元豐年間名動京師的著名學者林石,“嘉熙四諫”之壹的著名詩人曹豳等。元末明初,瑞安出了壹位偉大的戲劇家高則誠,撰寫了《琵琶記》,奠定了南戲的基礎,因而贏得了“南戲鼻祖”之美譽。
明代有著名書法家姜立綱,被瑞安人譽為四賢之壹的卓敬、書畫家任道遜、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的林增誌。清代孫詒讓、孫衣言父子治學名震遐邇。
還有壹大批文人學者孫希旦、黃體芳等。近代,革命家有蔡華、蔡雄、林去病等英雄人物;教育家有金嶸軒;實業家李毓蒙開溫州機器制造之先河;吳百亨,創擒雕牌煉乳。
現代著名學者有著名的歷史學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學家伍獻文、書法家鄒夢禪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的歷史文化有過卓越的貢獻,在瑞安大地上留下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南朝至今,歷代許多文人騷客來瑞。風流太守謝靈運數次遊覽仙巖,寫下了“誰知蒼莽千峰外,尚有仙山壹點青”名句。
南朝齊梁間號稱“山中宰相”的陶弘。
5.誰有集雲山的傳說或神話集雲山,古代被稱為“邑之冠”,是瑞安縣城的帽子。
據資料記載,集雲山中有木本植物55科96屬140種。鳥獸類動物14目22科27種,歷來是瑞安學子和百姓踏青、郊遊的場所。清代即有“集雲八景”的名勝,如“龍潭觀瀑”、“陶峰夕照”、“寂寺晚鐘”、“朱溪印月”等。如今,部分景點依舊如初。集雲山南部邊緣的本寂寺,始建於唐垂拱四年(688),後改為集雲院,並有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的匾額。在河埭村邊,有壹塊巖石,刻有北宋書法名家米芾題寫的“第壹山”摩崖石刻,即“集雲八景”之壹的“米刻古石”。
集雲山上現有人工湖兩處,即集雲湖(集雲水庫),水域面積11.2公頃;綠湖(愚溪水庫),水域面積0.6公頃。
在集雲山上雄踞著美麗的傳說中的倉谷垛,這裏三面都是數十丈高的懸崖絕壁,唯獨南邊可攀上絕頂。傳說古時候鬧饑荒,壹茶農偶然發現峭壁石縫中流出金黃色的稻谷,於是喜出望外,立即招呼人們用布袋背,用籮筐裝。天黑下來,茶農就用石頭將石縫堵塞住,可到了第二天石縫長住了,再也找不到了。當地茶農憑著所得的谷子度過饑荒。人們為了紀念它,就稱其為“倉谷垛”亦稱“倉房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