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特點是什麽?

詩歌特點是什麽?

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詩歌區別於其它文體樣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

2.飽含真情

嚴羽說:“詩者,吟詠性情也。”葉燮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白居易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李季說:“詩,是詩人對社會生活在他頭腦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壹行詩,都是心靈激動的記錄。”艾青說:“詩的情感的真摯是詩人對於讀者的尊敬與信任。”“詩與偽善是絕緣的,詩人壹接觸到偽善,他的詩就失敗了。”沒有情,無以談詩,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詩人。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這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裏包蘊極其復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

7.節奏和諧

《禮樂記》解釋:“節奏,謂或作或止,作則奏之,止則節之。”節奏作為音樂術語是指音響運動中,有規律地交替出現的長短、強弱現象。反映在詩歌中的節奏,則指詩句中詞和詞中間的音節停頓,或感情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前者為外在節奏,後者為內在節奏,只有外在和內在協調壹致了,才會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古人對形與象是分別論述的,認為:形,指形體,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象,是映象,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是人通過視覺對物體的直觀映象。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壹個復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壹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註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壹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壹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壹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壹種韻味無窮的美感。

10.虛實相生

戲曲講究“不像不成戲,太像不成藝”;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語);寫詩“當在切與不切之間”(查為仁語),“太切題則粘皮帶骨,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須在不即不離之間”(錢詠語)。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壹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清方薰論畫時說:“古人用筆,妙有虛實,所謂畫法,即在虛實之間,虛實使筆生動有機,機趣所之,生發不窮。”詩歌也壹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壹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