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錦裏的詩句

關於錦裏的詩句

1. 贊美錦裏的詩句有哪些

1、《雙頭蓮·呈範至能待制》南宋陸遊

華鬢星星,驚壯誌成虛,此身如寄。蕭條病驥。向暗裏、消盡當年豪氣。夢斷故國山川,隔重重煙水。身萬裏,舊社雕零,青門俊遊誰記?

盡道錦裏繁華,嘆官閑晝永,柴荊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際、付與何人心事。縱有楚柁吳檣,知何時東逝?空悵望,鲙美菇香,秋風又起。

白話譯文

雙鬢白發,星星斑斑。報國壯誌落空,止不住傷心驚嘆,壹生裏漂泊不定,流離不安。我像壹匹寂寞有病的千裏馬倚著槽欄,獨向暗處,默默地把當年沖天的豪氣消磨完。如今夢中也難見祖國的錦繡河山,它讓重重的煙靄、層層的雲水隔斷!

身離著關山萬裏遠,舊日的集社早已人消星散,誰還記得當年在都城同良師益友們活躍的笑談?人人都說成都繁華如錦璀璨,我卻感嘆官閑無事白天像永過不完,無聊得躺著昏昏欲睡,把柴門緊關,澆愁酒醉,把美酒壹杯壹杯痛飲喝幹!

想起這些呵,我內心的苦悶向誰訴說得完?縱然有馳向故鄉的南去船帆,可乘船歸去的日期誰能預先估算?我只能白白地、惆悵地遙看,那鱸魚鮮嫩、菇萊噴香的美味佳肴,在壹陣壹陣的秋風裏隱隱出現!

2、《南鄰》唐代杜甫

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白話譯文

錦江有壹位先生頭戴黑色方巾,他的園子裏,每年可收許多的芋頭和板栗,不能算是窮人。他家常有賓客來,孩子們都習慣了,總是樂呵呵的,鳥雀也常常在臺階上覓食,它們已被馴服了。秋天錦江裏的水深不過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兩三個人。天色已晚,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漸漸籠罩在夜色中,錦裏先生把我們送出柴門,此時壹輪明月剛剛升起。

3、《十五夜觀燈》唐代盧照鄰

錦裏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白話譯文

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沈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壹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壹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

4、《壹寸金·井絡天開》北宋柳永

井絡天開,劍嶺雲橫控西夏。地勝異、錦裏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臺舞榭。雅俗多遊賞,輕裘俊、靚妝艷冶。當春晝,摸石江邊,浣花溪畔景如畫。

夢應三刀,橋名萬裏,中和政多暇。仗漢節、攬轡澄清。高掩武侯勛業,文翁風化。臺鼎須賢久,方鎮靜、又思命駕。空遺愛,兩蜀三川,異日成嘉話。

白話譯文

益州地處井宿之分野,其地有大、小劍山,似與雲接,勢險要,為控制西夏國的壹道天然屏障。成都地勢優越獨特,錦官城內風物奇異美妙,城內蠶市正是繁榮時,到處都有歌臺舞榭,歌曲聲和喧鬧聲不絕於耳。

城內遊賞的人很多,或雅或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壹些富家子弟,衣著華麗;而那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子們,更顯得艷麗嬌媚。成都三月時有海雲邊摸石之遊,浣花溪畔的景色如畫壹樣。

成都有著名的萬裏橋,自從益州太守赴任以來,政治清明,四境無事,人民安居樂業,使萬物都處於和諧狀態。自從太守走馬上任以來,不多久便使蜀地局面穩定,政通人和,其功勛之高勝過諸葛武侯,而且還像文翁壹樣,教育感化民眾。

太守您在這裏剛剛使四方安定,但宰輔等待賢才已久,妳又被另授重任。離開蜀地回到朝廷,他日會成為壹段佳話。

5、《柳梢青·錦裏繁華》宋代陸遊

錦裏繁華。環宮故邸,疊萼奇花。俊客妖姬,爭飛金勒,齊駐香車。

何須幕障幃遮。寶杯浸、紅雲瑞霞。銀燭光中,清歌聲裏,休恨天涯。

白話譯文

錦裏繁華。環繞宮舊邸,疊萼奇花。俊客妖姬,爭飛金率,齊國駐紮香車。為什麽需要幕遮幕遮。寶杯浸、紅雲瑞霞。銀燭光中,清唱聲音裏,休恨天涯。

2. 贊美錦裏的詩句

《南鄰》唐代杜甫

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白話譯文

錦裏先生頭戴黑色方巾,他的園子裏可以收許多的芋頭和板栗。

他習慣了家裏常有賓客來和孩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66265子們的嬉耍,馴服的鳥雀也常常在臺階上覓食。

秋天錦江裏的水深不過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兩三個人。

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漸漸籠罩在夜色中,錦裏先生把客人們送出柴門,壹輪明月剛剛升起。

在錦裏的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杜甫是壹個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在錦官城已成為歷史的時候,杜甫在錦裏定居,寫下了許多的不朽詩篇,並在詩中自稱為"錦裏先生"。

擴展資料:

1、錦裏即錦官城。晉-常璩《華陽國誌·蜀誌》:“州奪郡文學為州學,郡更於夷裏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裏也。”後即以錦裏為成都之代稱。

2、傳說中錦裏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壹,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裏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

3、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充分展現了三國文化和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百度百科-南鄰

百度百科-錦裏

3. 描寫錦裏的句子

成都錦裏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壹,這

趟旅程我有幸壹睹它的風采。

錦裏兩旁的建築古色古香,十分大氣,周圍的竹林青翠欲滴,

小路旁繁花似錦,空氣中彌漫著清香的味道。

因為是節日,錦裏人湧如潮,幾乎沒有空閑之地,媽媽打趣道

:“在這裏人不會摔倒,因為沒有地方!”為了防止走失,我緊緊

地拽著家人的衣角,就這樣,也好幾次險些被沖散。錦裏街道兩旁

有很多現場制作的小吃攤,我吃了幾種,基本上全都是辣的。現在

我為大家介紹三種我認為最有特點的小吃:“龍須糖”,賣家把糖

漿放到制好的香噴噴的炒粉裏,像拽拉面壹樣不停地拉伸糖漿,直

至細似龍須,把它們再挽成壹個個規則的小圓柱,整齊地擺到盒子

裏。便可以吃了,感覺入口即化,滿嘴留香,只是有點粘牙。“傷

透心涼粉”,把豌豆做的涼粉切成壹條條的,配上特制的香辣麻的

調料,我在吃的時候感覺此涼粉的確名不虛傳,傷透心得辣啊,眼

淚都快出來了!“三大炮”,它的名字怪怪的,卻是對制作方法的

寫實。把做好的糯米團“嗵嗵嗵”扔到前面—個盛滿炒粉的大簸箕

裏,使它上面粘滿了炒粉,像三個大元宵,再放到調制好的配料裏

每碗裏就三個團,三大炮由此得名。那配料裏放了許多的紅糖和

芝麻花生等物,吃起來感覺爽而不膩。

4. 有關錦裏的句子

成都地道小吃種類十分多,單是錦裏、小通巷、寬窄巷子就已經夠吃貨們吃上幾天了。蛋烘糕、棒棒雞、傷心涼粉、豆花、三大炮等等都是成都特有的地道小吃,風味突出,深受本地人以及外來遊客的歡迎。

龍抄手

幾乎無人不識的龍抄手是四川人的說法,即北方人的餛飩,南方人的雲吞。龍抄手的特點是皮薄如紙、細如綢,餡兒香嫩爽滑,湯色雪白如奶,有原湯、雞湯、紅油等多種,口味獨特,任君選擇。

到成都沒吃過龍抄手就不算稱得上來過成都,而位於春熙路上的這家龍抄手總店,定不會讓妳失望,裏面的小吃種類非常豐富,如果遊客沒有時間逛遍小吃街,來這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形容成都錦裏的語句

5. 描寫“錦裏和武侯祠”的對聯或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錦裏和武侯祠”的對zhidao聯或古詩詞:1、唐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2、唐 李商隱《籌筆驛》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版余。3、唐 杜甫《南鄰》錦裏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4、宋 孫應時《題籌筆驛武侯祠權》北出當年此運籌,悠然欹臥與神謀。

三軍節制馴貔虎,千裏餱糧捷馬牛。漢業興亡惟我在,蜀山重復遣人愁。

驛前風景應如舊,江水無情日夜流。5、現代 老舍《沔縣謁武侯祠》淡泊於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賢臣誌,壹表應憐庸主師!大漢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當時;死而後已同肝膽,海內飛傳蕩寇旗。

6. 關於錦城的詩句

描寫“錦城”的詩句如下:

1.《登錦城散花樓》 唐 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壹登望,如上九天遊。

2.《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3.《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4.《錢氏池上芙蓉》 明 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 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 別有池塘壹種幽。

5.《魏城逢故人》 唐 羅隱

壹年兩度錦城遊,前值東風後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

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6.《錦城春望》 唐 卓英英

和風裝點錦城春,細雨如絲壓玉塵。

漫把詩情訪奇景,艷花濃酒屬閑人。

7. 關於錦城的詩句有哪些

1.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2.錢氏池上芙蓉

明代: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 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 別有池塘壹種幽。

3.魏城逢故人 /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唐代:羅隱

壹年兩度錦城遊,前值東風後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

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4.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

宋代:王質

過隆中、桑柘倚斜陽,禾黍戰悲風。世若無徐庶,更無龐統,沈了英雄。本計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轉盡青天粟,無路能通。

他日雜耕渭上,忽壹星飛墮,萬事成空。使壹曹三馬,雲雨動蛟龍。看璀璨、出師壹表,照乾坤、牛鬥氣常沖。千年後,錦城相吊,遇草堂翁。

5.錦城春望

唐代:卓英英

和風裝點錦城春,細雨如絲壓玉塵。

漫把詩情訪奇景,艷花濃酒屬閑人。

登錦城散花樓

唐代: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錦城散花樓:錦城為成都的別稱,又稱錦裏;散花樓,壹名錦樓,為隋末蜀王楊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區東北隅。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金窗、繡戶:裝飾華美的門窗。珠箔(bó):即珠簾。用珍珠綴飾的簾子。銀鉤:玉制之鉤。銀:壹作“瓊”。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飛梯:即高梯,指通往高處的臺階。憂:壹作“愁”。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三峽:指長江三峽。其說不壹,今以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在四川奉節至湖北宜昌之間。雙流:縣名。屬成都府,因以縣在二江(鄲江、流江)之間,故得名雙流,即今四川省雙流縣。

今來壹登望,如上九天遊。

8. 請問有沒人知道什麽關於教育教學、學習的詩詞,裏面帶“錦裏”的

1、“錦裏煙塵外,江村八九家。”能寄身塵世之外,與江村數家為鄰,落得清靜。蔔宅為農,能如此本是好事!“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2、錦裏繁華,峨眉佳麗,遠客初來。憶那處園林,舊家桃李,知他別後,幾度花開。月下金罍,花間玉佩,都化相思壹寸灰。愁絕處,又香銷寶鴨,燈暈蘭煤。

東風杜宇聲哀,嘆萬裏、何由便得回。但日日登高,眼穿劍閣,時時懷古,淚灑琴臺。尺素書沈,偷香人遠,驛使何時為寄梅。對落日,因凝思此意,立遍蒼苔。

3、時光攜著川西民風,喚醒成都的記憶。歸人從今天的風物中,聆聽昨天的故事,過客從昨天的底蘊裏,演繹今天的傳奇。壹壺清茶壹份閑逸,壹匹蜀繡壹段川劇,被湮沒的風雲再起。讓流逝的過往重來,不會太早

不會太晚。錦裏的燈火已闌,珊繁華紅塵內的錦裏,有著紅塵外的悠然。戲還不曾落幕,千年的離合悲歡仍未散去。若是可以預支時光,我甘願交付自己的年華。停留,陽光拂過行人的衣袖,感受尋常生活裏的溫暖。我將所有的故事,匆匆地裝進自己的行囊,帶著斑駁的記憶,找尋夢中巴蜀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