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驛路梨花》這篇文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後,我在如何扣住文本,設計課堂問題上下了壹番功夫,並且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了壹點粗略的認識: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課堂上有效的設計問題,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的註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壹步使他們產生渴求掌握新知識的欲望,而當所有疑慮都隨之解決時,那種輕松、愉快、滿足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將大大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因為精彩有趣的引導是學生準確深入理解文本的關鍵,是激活思維和情感的壹把金鑰匙。
壹、所設問題要激發興趣
這篇文章是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展開的,是要表現雷鋒精神在少數民族地區生根開花,不斷傳遞的動人情景,熱情歌頌人民群眾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從這個認識出發,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自讀——提問——精讀——回答問題(無法解答的問題)師生***同探討”的課型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我越來越覺得閱讀教學設計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於按部就班地籌劃“導入——展開——收束”等環節,也不在於板書、課件等形式,而在於能否從文本中提練出幾個富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是閱讀思維的起點,問題解決過程就是閱讀理解和思維發展過程。壹般而言,閱讀課堂教學中耗時最多的就是師生圍繞文本解讀進行的問答,而問答活動的收效如何,首先起決於教師提出的問題的質量。從閱讀的本質來看,有效的閱讀也在於文本激活了讀者的主體知識和情感思維。使讀者產生了問題,從而進入沈思的過程。可以說,壹節閱讀課如果沒有問題,他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問題的設計是閱讀教學設計的中樞環節。
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才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精彩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則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對問題的精心設計。在本課教學中,首先要理清”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教學中我想以這個問題為切入點,進而明確本文的中心。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指明壹位學生讀壹至八自然段,請同學思考:“我們在是什麽情況下發現小茅屋的”? 這個問題比較容易,學生通過仔細讀書就能形成自己的概括。但就是這個簡單的問題為下面的問題鋪設了臺階。接著,我請同學默讀八至十壹段,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茅屋的”?通過閱讀,同學們七嘴八舌說得比較全面,而且積極性也很高。這時我意識到,時刻抓住文本就能使學生的讀書、思考以及回答都有的放矢,不會天馬行空,這樣就避免盲目浪費時間,可見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所設問題要由淺入深
問題設計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的問題過大、過深、過難、脫離學生實際,讓學生不知從何入手,全班站起來壹大片誰也回答不了,這樣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在學習驛路梨花這課時,如果學生在剛剛弄清“課文是怎樣描寫小茅屋”這個問題時,就提問“本文為何以‘驛路梨花’為題,有何好處”,學生就會不知從何入手,因此在教學中我這樣提出了幾個問題:
1. 小茅屋的主人是誰?
由於有了前面的問題作基礎,學生在回答這道問題時興趣極高,但他們的回答過於膚淺。有的說是“瑤族老人”,有的說是“梨花姑娘”,有的說是“哈尼小姑娘”,有的說是“雷鋒叔叔”。他們的回答都缺乏對文章的深入理解。這時我請他們回答為什麽這麽說,並提示學生“妳怎麽理解‘主人’的含義”。經過大家的探討研究,最終得出令大家信服的答案:小茅屋的主人是所有建造者和照管者。看著學生興趣高昂的樣子,我順勢又給出兩道思考題:
2. 圍繞小茅屋的主人是誰寫了幾次誤會,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3. 文題為何用”驛路梨花” 為題,而不以”小茅屋的主人”為題?
這樣問題就由淺入深,漸漸過渡到對文章中心的理解。在壹種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了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所設問題應做到準確
設計問題應註意問題準確,答案明確,切忌模糊不清,對學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設計問題時應盡量避免回答過於簡單化,應考慮到問題的層次和順序,否則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註意,而逐漸厭煩,形成對問題的惰性和思維的僵化,阻礙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的發揮。
綜上所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呢?結合新課改理念,我認為應從學生需要出發,從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才會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為此上課前我們應深刻的思考、分析他們的興趣所在,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當然,所有這些要以熟讀課文為基礎,而且要調動學生饒有興趣地讀,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另外,課上還要註意隨時調整教學活動,力爭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達到學生樂於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