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遮得連綿雪山壹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裏,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唐代戴叔倫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譯文:
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
作為子民我願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3、唐代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夫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壹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4、唐代李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壹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蕩長風掠過萬裏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的士卒眼望著邊城,那盼望歸家的面容多麽淒苦悲哀!
當此家中高樓上的將士妻子,哀愁嘆息,大概也沒停歇。
5、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壹》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壹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