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關於民俗文化的詩句

古人關於民俗文化的詩句

1. 有關傳統文化的詩句

傳統文化:古詩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壹鄉.

——韓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傳統文化:節日類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3. 《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壹瘓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 古代民族風俗的詩句有哪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杜牧《清明》----清明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春節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蘇東坡===中秋

“江上冰銷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蘇轍(踏青)-----清明

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端午節: 競渡歌(節錄)(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夕:

古詩十九首之壹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詩曰(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冬至:

九九歌

壹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

3. 描寫我國傳統習俗的詩句

1`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歲火,帖牖作春書.柳覺東風至,花疑小雪餘.忽逢雙鯉贈,言是上冰魚.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5`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6`雷奔電逝三千兒,彩舟畫楫射初暉.喧江雷鼓鱗甲動,三十六龍銜浪飛.靈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沈魂在湘水.綠草斜煙日暮時,笛聲幽遠愁江鬼.7`中庭地白樹棲鴨,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1.社日,六畜祭祀2.元宵,看花燈3.除日,貼春聯4.重陽,掃墓5.重陽,登高6.端午,賽龍舟7.中秋,賞月中秋:王建有詩雲:“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雲:“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壹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在這些詩章中,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抒發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五彩紛呈.臘月廿五日,人們開始打掃衛生,以迎新春.清代詩人寫道:“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歷頒來仔細看.”年末歲尾,百姓希望來年五谷豐登,有“祭竈”風俗.晚清詩人羅昭隱這樣描述:“壹盞清茶壹縷煙,竈神老爺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除夕守歲,壹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歲》詩中雲:“相邀守歲阿鹹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歲尾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於耳,氣勢如虹.元代詩人趙孟頫在《歲月》中說:“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地落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描寫春節喜慶氣氛者,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膾炙人口:“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天祥:“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七夕: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重陽節: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王維)。

4. 傳統習俗的古詩

傳統習俗古詩:春節的詩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賣癡呆詞》(唐)範成大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裏相思壹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壹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5. 體現古代民俗的詩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寫的是春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這首寫的是重陽節水調歌頭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類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這個寫的是中秋節。

6. 唐詩宋詞中的哪些詩句體現了民俗文化

唐詩宋詞中關於元宵節的詩詞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壹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在唐詩宋詞中有,歐陽修的那首著名的《生查子·元夕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唐詩宋詞中關於清明節的詩詞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唐詩宋詞中關於端午節的詩詞端午節是中國的壹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時在農歷五月初五,並有“小端陽”(五月初五)與“大端陽”(五月十五)之分。古代有很多描寫端午節的詩詞,唐代的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宋代蘇軾的《浣溪沙》“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壹千年。”唐詩宋詞中關於七夕的詩詞七夕,這以中華民族古老而又美麗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傳說為題的浪漫節日。

古代的人們望著日月星辰編織著天上人間的旖旎風情。失去仰望習慣的今人們,未必再有心境嘆那“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於是多年以後,那遙遠的故事和那遙遠的愛情,讀來竟有點恍若隔世。

在我國傳統的詩詞、歌曲及民俗方面有著很多的反映。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宋代的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柳永的《二郎神》中的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願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唐詩宋詞中關於中秋節的詩詞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都是千古絕唱。

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唐詩宋詞中關於重陽節的詩詞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又稱“重九”。每逢重陽節,民間有上山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等活動。

這種習俗,在唐詩中有所反映。唐代詩人劉兼的《重陽感懷》詩中,有“戴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極寬”之句。

唐代詩人杜荀鶴《重陽日有作》詩,開頭兩句是:“壹為重陽上高臺,亂時誰見菊花開?”,結尾兩句是:“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四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身處異鄉的人,每逢佳節,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是人之常情。

唐詩宋詞中關於冬至的詩詞唐詩中有關冬至的詩不少,其內容也多限於天文律歷,已看不出"進履襪"、作赤豆粥等這些民俗。如白居易《冬至夜》詩:"老去襟懷常落,病來發鬃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三峽南賓城最遠,壹年冬至夜最長。

今朝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說孟光。"是壹首嘆老思友的詩;韓偓的《冬至夜作》詩:沖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海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陰氛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回。

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也幾乎不牽扯節慶的氣氛。

唐詩宋詞中關於除夕的詩詞 除夕在十二月之末,是壹年最後的壹個節慶。壹年將盡,明日即是元旦,故稱 "除"。

"除"也有除舊布新的意思,辭去舊歲,迎來新的壹年。《東京夢華錄》記北宋汴京民俗:《是夜禁申爆竹山呼,聲。

7. 有哪些傳承民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詩詞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關於愛國的古代詩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晏殊和尚的詩句“: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壹孤僧。無端歡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壹生長為國家憂。

14、明·於謙: 壹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遊: 壹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誌: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遊《病起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