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運動,新詩是中國現代詩歌主體。新詩草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產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形式。最早新詩刊物《新青年》,此刊最早新詩作者:胡適,劉半農,沈尹默。到1918年底 胡適是第壹本新詩集《嘗試集》的作者。1922年1月15日,出版了第壹本新詩刊物《詩》創刊,在創刊號上發表了汪靜之的《蕙的風》等七首詩,葉紹鈞、朱自清、劉延陵任主編輯,中華書局印行。是文學研究會的刊物之壹。
《 詩》是中國第壹份新詩雜誌,主要撰稿人有朱自清、胡適、周作人、俞平伯、劉延陵、葉紹鈞、王統照、鄭振鐸、徐玉諾、陳南士、汪靜之、馮雪峰、潘訓(潘謨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