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祖祖輩輩告訴我們人生在世,要多做好事,做善事,可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人性開始變得醜陋,哪怕是做好事,也會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
2020年年初,壹場災難“空降”武漢,使得這個人口大省,美麗的城市,被迫按下“暫停鍵”,不久之後我國其他城市也逐步“淪陷”。
為了能更快、更好的控制疫情,全國上下團結同心,家家戶戶開始閉門生活,這樣的疫情牽動著每壹個的人心,醫護人員更是“首當其沖”奔赴在壹線。
隨著確認人員的增加,醫護物資開始變得緊張,此時明星作為高收入,高影響力人群,加入其中壹起“抗戰”,能提供資源的提供資源,能捐款的捐款,可也就是這樣的善舉也能遭到網友的指責。
郭冬臨作為壹個小品演員,在武漢疫情期間也捐助20萬,獻出微薄之力。做好事,有人選擇低調,有人選擇高調,這都是個性使然。
恰逢此時大難當頭,經常活躍在平臺上的他,也便停止了動態的更新,不料這樣的舉動,也引起網友大做文章。
彼時,不知道他捐款的網友說,他突然的停止動態更新,肯定是為了逃避捐款,而知道他捐款的網友說捐的太少了,真的是怎麽做都不對。
明星雖然平時都頂著“光環”光鮮亮麗,可走下舞臺他們也是普通人,做公益都是盡力而為,可到頭來卻成為了別人的眼中釘,真的是很憋屈。
隨著消息的不脛而走,眾說紛紜,起初郭冬臨對此覺得沒有什麽大事,網友說說過去也就罷了,可真的是這樣的嗎,總會有人見風使舵。
在事後也有部分網友覺得,這就是道德綁架,更是在平臺上為郭冬臨說過公道話,但畢竟還是少數,沒有什麽作用,之後這些網友就給郭冬臨發了私信:
郭哥,如果妳捐了就發壹個照片證明壹下吧,要不然有人說我是妳雇來的水軍....
看到私信後,郭冬臨回復:
人的身體病了可以治,要的心病了,滅了良知那可真完了,但為了信任我們的那些善人,我就證明壹下吧。
簡短的壹句話,可以看出他的無奈,隨後他也發出來自己的捐款單,賬面上寫著:為疫情捐款20萬元。
這之後他還還補充到:
自己做的還是不夠,希望能繼續做下去,願妳我都安康。
看過這件事的經過後,不少人終於明白,原來郭冬臨是被人道德綁架了,人性真的是很醜陋,別人的善行,就憑壹張嘴就可以讓人陷入輿論的泥潭中。
而這也不是他第壹次被道德綁架了,作為壹個優秀的小品演員,在1993年上春晚以來,至今27年了,郭冬臨上過18次春晚,可以說是春晚的“常青樹”。
熒幕上的他,總是留著的光頭,高高的個子,看起來憨憨的,也很有喜感,但在2017年春晚,表演小品《取錢》的時候,也曾因為臺詞中的河南方言,引起眾人討伐。
小品《取錢》的中心思想是,以目前最可怕的詐騙方式為引子,進而提醒老年人不要上當受騙。
可在臺詞情景中:騙子是河南口音,接下來是郭冬臨的臺詞:河南人都是騙子。
不料“河南”兩字,引起河南人民的不滿,更有壹名河南籍的律師以“地域歧視”為由將其起訴,並說郭冬臨要賠償每個河南人民壹元人民幣,那河南有著將近壹億人口呢。
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該小品的編劇也出來道歉:說自己是山東人,離河南比較近,方言也比較相似,為了節目效果就這樣設計了壹下,沒想到引起這麽大的誤會,給大家道歉。
可壹點用沒用,隨後郭冬臨也發文道歉:自己是壹名演員,舞臺上僅僅是在演小品,並不代表地域黑。
無疑,雖然這件事情和郭冬臨沒有多大關系,但他的形象也受到影響,之後便退出了舞臺,消失在公眾視野,不得不說,兩件事情的背後都能看到人性的醜陋,因此要引以為戒。
壹句話能成事,壹句話能敗事,壹句話能創造壹個和諧的社會,心裏就不能陽光壹點嗎。
這是郭冬臨小品《壹句話的事》裏面的經典臺詞,同時也送給大家,如果我們都能心裏陽光壹點,這個社會將是多麽的美好,為什麽非要弄的烏煙瘴氣呢。
明星作為壹個公眾人物,是要應該嚴於律己,但有些事情,只是妳表面上看到的,可真相是什麽,妳知道嗎,因此我們對於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觀對待,不應道德綁架,應積極創造壹個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