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噫籲嚱,危乎高哉!(李白入川有感而發)謎底為李白著名詩歌題目的諧音

噫籲嚱,危乎高哉!(李白入川有感而發)謎底為李白著名詩歌題目的諧音

李白《蜀道難》,襲用樂府舊題,著力描繪蜀道之高峻險要,壹唱三嘆,音韻鏗鏘,氣勢磅礴,豪邁壯觀,其開篇壹句,破空而來,很值得細細品味.

詩的魅力在於抒情,文學的生命在於創造.就憑《蜀道難》開篇這三個感嘆詞,李白就是當之無愧的詩歌巨匠,他壹不小心崩出來的這三個感嘆詞,是中國詩歌史上天才的創造.在李白之前的古詩中,有在詩的開篇用感嘆詞,並且竟然連用三個的嗎?沒有.為什麽?因為從來就沒有誰這麽寫過.“突破”之難,創新之難,難於上青天.第壹個把女人比喻為玫瑰花的是天才,第二個便是庸才,第三個便是蠢材了.再高明的模仿,也不過是模仿,決不會在文學史上留下哪怕是淺淺的印痕.《詩經》和《楚辭》中多用“兮”字,但都是用在句尾或句子中間.漢代梁鴻的《五噫歌》,五句詩句尾皆用“兮”,並且緊跟壹感嘆意味更強烈的“噫”字,這已經是了不得的創造,開篇即連用三個感嘆詞,這樣的創舉,舍李白其誰也?

當然,李白連用三個感嘆詞,並不是故作驚人之舉,自有其非用不可的道理在.試想,猛然看到“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人們的第壹感覺是什麽?是驚訝,是震撼,自然發而為聲,壹聲驚嘆,這樣便有了“噫”.如果蜀道只是壹般的高峻,有這壹聲也就夠了,問題是,蜀道之難,壹處比壹處高峻,壹處比壹處險要,壹處比壹處崢嶸,壹處比壹處駭人,人們的驚嘆,自然是壹聲之不足,又有第二聲,二聲之不足,又有第三聲,數聲之後,方才回過神來,發出“高呵高呵”的感嘆.可見,李白的開篇之筆,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壹,真可謂文學史上的神來之筆.如果劃掉這壹句,就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頭,整首詩就有托不起來的感覺,詩味驟減.品讀古詩乃至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有壹點比較文學的眼光,有壹點文學史的視野,有壹點細細品讀的功夫,會讀出更多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