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閣樓和塔的詩句

關於閣樓和塔的詩句

1.與樓閣有關的詩句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滕王閣》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2.與樓閣有關的詩句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滕王閣》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3.描寫樓閣的詩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註釋

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4.有關樓閣的詩句

優質解答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5.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有哪些

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

2、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米芾《望海樓》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陸遊《登擬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元好問 《橫波亭》

5、嶽陽樓前丹葉飛,欄幹留我不須歸。—陳與義《又登嶽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白居易《江樓早春》

7、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王勃《臨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王勃《臨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杜甫《登嶽陽樓》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王勃《滕王閣序》

13、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曹值《孔雀臺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6.關於樓閣的古詩

1、闌桿樓閣簾櫳 元 白樸 《天凈沙 春》2、樓閣玲瓏五雲起 唐 白居易 《長恨歌》3、蔭花樓閣漫斜暉 唐 馮延巳 《浣溪沙》4、蔭花樓閣謾斜暉 唐 李煜 《浣溪沙》5、將軍樓閣畫神仙 唐 劉希夷 《代悲白頭翁》6、曙雲樓閣鮮 宋 晏殊 《訴衷情·秋風吹綻北池蓮》7、樓閣淡春姿 宋 周邦彥 《少年遊·朝雲漠漠散輕絲》8、樓閣簾垂乳燕飛 宋 謝逸 《浣溪沙》9、樓閣籠輕霧 宋 曹組 《驀山溪·草熏風暖》10、城東樓閣連雲起 宋 王庭珪 《虞美人·城東樓閣連雲起》11、樓閣春風外 宋 朱敦儒 《清平樂·亂紅深翠》12、黃昏樓閣亂棲鴉 宋 周紫芝 《朝中措·黃昏樓閣亂棲鴉》13、樓閣崢嶸天尺五 宋 李彌遜 《蝶戀花·百疊青山江壹縷》14、五雲樓閣蓬瀛路 宋 楊無咎 《青玉案·五雲樓閣蓬瀛路》15、鬥南樓閣舞祥雲 宋 洪適 《朝中措·鬥南樓閣舞祥雲》16、五雲樓閣羨劉郎 宋 趙長卿 《浣溪沙》17、照水參差樓閣 宋 趙長卿 《念奴嬌·夕陽底盡》18、樓閣斷霞明 宋 陳三聘 《菩薩蠻·楊花滿院飛紅索》19、樓閣鎖參差 宋 無名氏 《導引·上林寒早》20、重重樓閣自分明 唐 呂巖 《七言》21、莊嚴七寶為樓閣 元 梵琦 《漁家傲·聽說西方無量樂》22、錦江樓閣 元 馮尊師 《蘇武慢·飯了從容》23、道家樓閣白雲中 宋 無名氏 《浪淘沙·修竹間青松》24、水邊樓閣 近代 王國維 《青玉案·姑蘇臺上烏啼曙》25、望中樓閣陰晴變 近代 王國維 《蝶戀花·憶掛孤帆東海畔》26、樓閣門開 宋 釋紹曇 《偈頌壹百零二首》27、毗盧樓閣款經行 宋 釋紹曇 《偈頌壹百壹十七首》28、廣大樓閣 宋 釋師範 《偈頌七十六首》29、彈指作聲兮樓閣門開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0、重重樓閣門開也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1、樓閣關開彈指聲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2、樓閣門門見善財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3、彌勒駕來樓閣外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4、壹彈指響樓閣開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5、樓閣門開指壹彈 宋 釋正覺 《禪人並化主寫真求贊》36、彈指開樓閣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7、彈指作聲樓閣開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8、處處失樓閣 宋 釋正覺 《偈頌二百零五首》39、樓閣門開也頭頭彌勒 宋 釋正覺 《頌古壹百則》40、壺冰樓閣禁中春 宋 王珪 《宮詞》。

7.關於亭臺樓閣的詩句

亭臺樓閣詩四首 滕王閣[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詩人遠道去交趾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煉、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第壹句開門見山,用質樸蒼老的筆法,點出了騰王閣的形勢.滕王閣是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門上,下臨贛江,可以遠望,可以俯視,下文的“南浦”、“西山”、“閑雲”、“潭影”和“檻外長江”都從第壹句“高閣臨江渚”生發出來.滕王閣的形勢是這樣的好,但是如今閣中有誰來遊賞呢?想當年建閣的滕王已經死去,坐著鸞鈴馬車,掛著琳瑯玉佩,來到閣上,舉行宴會,那種豪華的場面,已經壹去不復返了.第壹句寫空間,第二句寫時間,第壹句興致勃勃,第二句意興闌珊,兩兩對照.詩人動用“隨立隨掃”的方法,使讀者自然產生盛衰無常的感覺,寥寥兩句已把全詩主題包括無余. 三四兩句緊承第二句,更加發揮.閣既無人遊賞,閣內畫棟珠簾當然冷落可憐,只有南浦的雲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這兩句不但寫出滕王閣的寂寞,而且畫棟飛上了南浦的雲,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珠簾卷入了西山的雨,寫出了滕王閣的臨遠,情景交融,寄慨遙深. 至此,詩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還是比較隱藏而沒有點醒寫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個比較沈著的韻腳之後,立即轉為“悠”“秋”“流”三個漫長柔和的韻腳,利用章節和意義上的配合,在時間方面特別強調,加以發揮,與上半首的偏重空間,有所變化.“閑雲”二字有意無意的與上文的“南浦雲”銜接,“潭影”二字故意避開了“江”字,而把“江”深化為“潭”.雲在天上,潭在地下,壹俯壹仰,還是在寫空間,但接下來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間轉入時間,點出了時日的漫長,不是壹天兩天,而是經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風物更換委節,星座轉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閣的人而今安在.這裏壹“幾”壹“何”,連續發問,表達了緊湊的情緒.最後又從時間轉入空間,指出物要換,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檻外的長江卻是永恒地東流無盡.“檻”字“江”字回應第壹句的高閣臨江,神完氣足. 望海樓[宋]米芾 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 春風秋月兩茫然. 首聯是主畫面——望海樓.為了襯托望海樓之高,先寫鎮江城,“雲間”和“近青天”極寫其高峻,這就為百尺望海危樓打下堅實的基礎.樓而能飛,是因為屋檐翹起,如五色雉飛翔,“縹緲”則有仙境的意味. 頷聯寫近景——長江,是這首詩中最精彩的壹聯.詩人好象是壹邊喝酒,壹邊畫畫,壹邊吟詩,長江夾著三峽的濤聲從筆底流過,杯中六朝的帆影連同酒壹起喝下,不禁詩畫之興大作,壹邊畫出片片白帆,壹邊吟出這句詩. 頸聯寫遠景——紅日、白煙.夕陽在嗚嗚的畫角的催促下漸漸下沈,遠處幽靜的江邊彌漫著白煙.這裏不乏有“長河落日圓”和“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登擬峴臺[宋]陸遊 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 放盡樽前千裏目,洗空衣上十年塵. 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 更喜機心無復在,沙邊鷗鷺亦相親. 首聯點題,拈出擬視臺的地形和登臨的時序.“縹緲”以見層臺之高,“浩蕩”以明春意之廣,兩個形容詞都用得頗為貼切.但相比之下,更為入神的還推壹個“壓”字.城、、、艷、、依出,本自高大險峻,而層臺雄踞其上,反使城、、鹽、、見得矮小局促.詩人用“壓”字將這種感受精確不移地表達了出來,不但更顯示層臺的巍峨,且將臺與城從靜止變為活動,從互相孤立變為渾然壹體,使整個句子也產生了流動感.清人陳訏《劍南詩選題詞》雲:“讀放翁詞,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捶之妙,方得其真面目.”首聯二句出語淺易,但下壹“壓”字,便振起全聯精神,如試易以“出”、“躍”、“立”、“接”諸字,於平仄均無不合,而境界終遜壹籌.放翁煉字妙處,於此可見壹斑. 第三句照應第壹句、以層臺高峻,方能極目遠眺,盡千裏之遠.第四句則生發第二句,因春色浩蕩,才覺心曠神怡,滌十年塵慮.頷聯二句既承上,又啟下.於騁目愜心之際,眼前的景物不知不覺也變了樣子,那便是頸聯“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蘊藉人.”在“衣上”凡塵洗滌壹空的放翁看來,縈回曲折的江水,潺潺流去,毫無洶湧激蕩之勢,倒是充滿壹團和氣;平緩伏的峰巒,款款移來,不見峻峭陡拔之態,卻似蘊藉深沈的哲人.頸聯寫景.但並非純粹描山繪水,其間有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王國維《人間詞話》雲“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放翁這兩句詩,所造的正是有我之境.春日登臨,心頭壹片恬靜,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麽沖淡,那麽悠然.同樣是擬擬臺風光,在另壹首《秋晚登擬、、視、、、望祥符觀》中,卻現出“雨昏回望殿突兀,秋晚剩覺山蒼寒”的蕭瑟之氣來.什麽原因呢?原來“中原未復淚橫臆,。

8.關於樓閣的句子

壹條黃綠相間的琉璃屋檐,巍峨的大會堂的輪廓從蔚藍的天空中勾畫出來。

走進正門,只見壹座高大雄偉而古香古色的蓬萊閣映入了我的眼簾。

黃鶴樓那淩空高聳的朱紅殿柱,絢麗巨大的匾額楹聯,無不給人壹種美的享受。

水母樓坐西朝東,兩層樓閣,下層呈古銅色,上層呈淡綠色,色調典雅。內有石洞三窟,中間壹窟甕形座位上端坐著銅鑄的水母像,樸實逼真,形態自若。

紅日閣坐落在紅日嶺的頂峰,早晨,白色的晨霧在亭閣身邊繚繞,亭閣在晨霧的彌漫下時隱時現。

這座廟宇式建築,翹角飛檐,屋頂上的琉璃瓦,在星輝月影折射下,閃著瑩瑩碎光。

振楊樓像壹座大宮殿,飛檐青瓦,脊上琉璃群獸,棟柱油漆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