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1

 活動目標

 1.知道4月5日是清明節,願意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

 3.與爸爸媽媽壹起制作彩蛋,並互相欣賞制作成果。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家長聯系好參與本活動。

 2.課件;每個幼兒以個熟雞蛋,各種圖案的彩蛋,秀才比、貼紙,橡皮泥,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1.朗誦古詩,導入活動。

 --教師朗誦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提問: 妳聽到了什麽?幾月幾是清明節?(4月5日)--教師邊放課件邊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幫助幼兒了解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跡(過草地,爬雪山等)--播放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課件,教師講述:為了讓後人永遠記住,永遠還念這些革命英雄,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請幼兒詢問爸爸媽媽,家裏清明節要紀念誰?

 --教師小結:清明節裏,我們都要紀念革命先烈,紀念家裏的祖輩,是他們讓我們有了現在,美好的生活。

 2.引導幼兒討論:清明節,我們除了掃墓,還要做些什麽?

 --根據幼兒討論,歸納有人提到的風俗習慣;運動習俗,如踏青、蕩秋千、放風箏等;飲食習慣,如吃冷食,吃雞蛋等等。

 --出示彩蛋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機制做興趣,豐富幼兒感性經驗。

 3.幼兒與家長***同制作彩蛋--幼兒到臺前展示作品,並用完整地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請幼兒將彩蛋給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賞,並與小朋友呢們壹起玩。

 活動建議與提示:

 1.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活動對哦傳承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因事先查傳統節日的相關背景資料,並與家長做好溝通。

 2.在吃雞蛋之前,請幼兒發揮想象力,用熟雞蛋想出多種玩法(滾、轉、拋雞蛋等)比比誰的想法最多。

 3.作為活動的延伸,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熟悉,了解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了解驚蟄、春分等節氣的含義,讓幼兒從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建立傳承與發揚的精神紐帶。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願意積極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壹幅,VCD教材。

 活動過程

 (壹)故事導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妳在剛才的故事裏,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麽呢?(古時候的壹個小孩,壹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麽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麽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妳們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壹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麽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壹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壹首詩,讓我們壹起來看壹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麽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壹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麽?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壹旁進行指導提醒,註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壹補感受古詩意境。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3

 壹、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清明》,感受其古詩內的基本內容,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故事內描寫的畫面。

 2、激發幼兒對本次清明節活動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吟誦古詩的興趣。

 3、通過學習古詩《清明》,了解清明節的習俗以及清明節的日期等。

 二、活動準備

 1、古詩《清明》

 2、清明節PPT

 3、與清明節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PPT,出示第壹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壹下在圖片中妳看到的景象。

 (1)教師問: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中有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2)現在老師再請大家看下面壹張圖,請告訴老師妳在圖片中看到了什麽?他們正在幹什麽?而此時的天怎麽了?

 (3)幼兒答:看到了壹個小女孩和壹個老人家,他們在問路在說話,此時天上這下這雨。

 2、教師播放古詩《清明》的相關圖片,引發幼兒聯想季節,引出本次的主題,清明節。

 (1)春天到了,四處壹篇綠色生機,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歌,而在春天還有壹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

 (2)小朋友們妳們知道人們在清明節這壹天要幹什麽嗎?

 3、在清明節這壹天人們會取掃墓、踏青,在古時候詩人杜甫還寫了壹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1)教師播放古詩《清明》,幼兒安靜觀看。

 (2)老師邊播放古詩,壹邊講解古詩中的人物和景象,引發幼兒的回憶。

 (3)教師朗誦故事並給幼兒講解其中的內容和理解。

 4、教師帶幼兒壹起學習古詩,從故事中了解清明節的相關習俗。

 (1)教師有表情的,生動的有節奏的給幼兒朗誦壹遍故事。

 (2)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可以小聲跟讀。

 (3)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跟著老師壹起朗誦。

 四、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回家之後將今天學習的故事朗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五、資料參考

 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4

 活動目標:

 1、教幼兒知道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2、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了解清明節的`意義。

 活動準備:

 錄象、圖片、紙花、

 活動過程:

 壹、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清明節的日期。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三、.教師講解清明節的意義。

 1、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3、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四、組織幼兒.制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壹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制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五、教育幼兒愛祖國。

 活動反思: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萬物雕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期間,組織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通過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掃墓等活動追念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誌、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吃雞蛋、畫雞蛋“、玩雞蛋、踏青春遊、蕩秋千、放風箏活動,了解傳統風俗,鍛煉身體,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5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

 2、使幼兒了解清明節的來歷;感受清明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3、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舍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4、讓幼兒理解掃墓的意義,通過聽英雄的演講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 教育幼兒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準備:

 請幼兒註意清明節這壹天看看家人是怎樣過節的。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壹說:自己家是怎樣過清明節的?家中是否長輩(如姑姑等)來自己家,去給已經故去的親人掃墓等民間習俗。

 2、講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節的來歷。

 3、討論:(1)妳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提示:妳吃過雞蛋嗎?是否同爸爸媽媽到過烈士陵園,又做了些什麽?妳在電視上看到過祭掃烈士嗎?……)

 4、讓幼兒知道: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給烈士掃墓的日子。

 教師: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節,它是我國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壹個,又是傳統的掃墓日子,為了紀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親人,人們往往在這壹天掃墓。 請幼兒觀看有關清明節習俗的圖片。

 教師講解:掃墓為什麽要選擇清明呢?

 原因之壹,清明時節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之二,清明前後,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遊;

 之三,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在已將清明節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今天,老師還請來了壹位曾經參加過革命戰鬥的英雄來為小朋友講壹講他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戰鬥故事。

 5、請革命軍人講革命戰鬥故事。

 6、聽軍人講完後請幼兒講壹講第壹次參加這樣活動的感受。使幼兒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培養幼兒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兒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先。

 7、教師播放清明節習俗的壹些圖片,以加深幼兒對清明節的認識。

 蕩秋千: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6

 設計意圖: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期間為幼兒設計壹系列的相關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壹、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1.請妳們回憶壹下,清明節妳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麽事情?

 2.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3.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麽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2.看背景圖,初步了解古詩大意,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壹步了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

 (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學習“明”字並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壹個日和壹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壹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壹般用為光亮之義。

 六、結束活動:欣賞歌曲《清明》。

 七、活動延伸:學習歌曲《清明》。

幼兒園中班教案《清明節》7

 設計意圖

 在壹年當中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壹,但是小朋友們對清明節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了解清明節的由來!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會為祖先們掃墓。

 2、知道清明節的由來。

 3、掃墓時應該註意安全事項。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展示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壹)看圖講講。

 1、演示畫面壹,看到這個圖形妳看到了甚麽?

 小結: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大家在掃墓。

 2、演示畫面二,現在,妳們知道清明節是怎麽來的嗎?

 教師講解小結

 3、演示畫面三,掃墓是我們應該註意些什麽?

 4、從文字上看,清明多是甚麽意思?

 5、今天老師預備了很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壹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6、小結:清明不但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順的天氣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先人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二)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但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妳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烈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節時發生的安全隱患事件

 3、發問:有甚麽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三)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活動反思

 應該註意讓孩子們聽懂,能夠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註意孩子的註意力的吸引,讓孩子想參與主動交談會正確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能夠引導孩子完成相應的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