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容止篇》三十九則中兩則描繪潘安的相貌: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七則》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亂唾之,委頓而返。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九則》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雖然說現有的正史並沒有詳細地去記載潘安的五官長相如何、身高具體幾尺,但是他的花樣俊美外形卻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成了焦點人物,“冬粉”眾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劉孝標註引的《語林》
潘安是個多情的美男子、文人,所以後代騷人墨客吟詩作對總會把自己的滿腹牢騷發泄,而潘安的那些典故成了他們最常用的,比如潘安三十余歲因為仕途不順、妻子早逝白了頭發,文人就吟道“多於賈誼長沙苦,小校潘安白發生。“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傷春發已華。”潘安被貶為洛陽郊區的河陽縣令,他命全縣種桃花,澆花息訟,他走後老百姓都懷念他,文人就吟道“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潘令在河陽,無人死芳色。”“潁陽春色似河陽,壹望繁花壹縣香。”“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潘安的妻子楊蓉姬早逝,潘安傷悲的不再娶妻,每天都會想到她,文人吟道“為結潘楊好,言過鄢郢城。”當然文人最常提及的還是潘安擲果盈車的風流和金谷園裏的二十四位文人美男俊遊,“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潘郎車欲滿。無奈擲花何。”“若非金谷滿園樹,便是河陽壹縣花”“嗣世衰微誰肯憂,二十四友日日空追遊。追遊詎可足,***惜年華促。”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遊,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梓澤風流地,淒涼跡尚存。殘芳迷 *** ,衰草憶王孫。”“蘭亭修禊事,梓澤醉名園。”“梓澤春草菲,河陽亂華飛。綠珠不可奪,白首同所歸。”“嘆金谷樓危,避風臺淺,消瘦飛瓊。”“非非是是總成空。金谷蘭亭同夢。”“甚天荒地老,銅臺歌舞,水流雲在,金谷豪奢。”“已迷金谷路,頻駐玉人車。”“還被淩波呼喚,相將金谷同遊,想見逢迎處,揶揄羞面,妝臉淚盈盈。”“昔日蘭亭無艷質,此時金谷有高人。”“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雖無金谷花能笑,也有銅駝柳解眠。”“葉落上陽樹,草衰金谷園。”
典故
典故總概
潘安即西晉文學家潘嶽,有“河陽壹縣花”之稱,是為數不多的用花來比喻其樣貌的美男子之壹。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了壹批死忠的“冬粉”了。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相關的成語與典故有“擲果盈車”、“河陽壹縣花”、“金谷俊遊”、“辭官奉母”、“潘楊之好”、“連壁接茵”等。潘安,君生頎長而白晳,如花壹般俊美精致的五官對於中國人對於男子的審美影響之大,已經變成壹種千年形成的標準。潘安成為花樣美男的代稱,形成了壹種文化符號。——《語林詳解》
成語典故
擲果盈車
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潘安人長得很美,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裏丟,都將車丟滿了。
白發悲秋
潘安三十二歲仕途不順、妻女病亡使他那密雲般烏黑的秀發添了幾縷銀絲,當時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賈誼悲秋的典故寫下了《秋興賦》,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發初白。 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明·無名氏 《石榴花·題情》套曲:“我為他只落得心焦無聊,這離情怎消,謾贏得潘鬢沈腰。”
花縣令
潘安做河陽縣令時,結合當地地理環境令滿縣栽桃花,澆花息訟甚得百姓遺愛。後遂用“河陽壹縣花、花縣”等代稱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於治理。而這也是中國最早“花樣美男”的出處。庾信《枯書賦》:“若非金谷滿園樹,即是河陽壹縣花。”李白《贈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陽之縣,不願栽花”,該典故常用來形用為人瀟灑、風流(註意不是男女的風流)。
金谷俊遊
當時西晉開國第壹開國功臣賈充的外孫賈謐權勢滔天,賈謐喜好文學,開閣延賓。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嶽、吳國陸機陸雲、齊國左思、中山劉輿劉琨等皆傅會於謐,號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參與。這二十四個人占了當時文壇的十分之七。他們經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園裏飲宴作詩,故稱之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晉惠帝元康六年(公元二九壹年)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要前往長安,石崇與眾人在洛陽之河陽縣金谷別墅設宴相送,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真正意義上的文人聚會,後人稱之為“金谷宴集”,這次聚會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詩序》,後人王羲之效仿於是有了“蘭亭雅集”和《蘭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是酒宴上罰酒的鼻祖。
拙政園
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蘇州拙政園借用西晉文人潘嶽《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望塵而拜
《晉書·潘嶽傳》中記載“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翻譯過來就是,潘嶽性格浮躁,趨於勢力,與石崇等諂事賈謐,總是等到賈謐出門,看到飛起的塵土就開始下拜。
潘楊之好
潘嶽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其對妻子楊氏的忠壹和深情,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嶽3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有“潘楊之好”的評價。
生平 墓冢素有中華第壹美男子之稱的潘安生於中牟縣城關鎮大潘莊村,潘氏子孫盡管也給這位家族名人修建了墓冢,可那只是壹座衣冠冢。潘安究竟葬在哪裏壹直是個謎。近日,在距潘安老家120公裏的鞏義卻發現了這位美男子的葬身之地。
潘安是帥哥美男的代稱,人們常用“才如子建,貌比潘安”來形容才貌俱佳的青年男士。潘安又名潘嶽,字安仁,生於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於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活了53歲,是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太康文學”的主要代表,詩賦都很有名。
據清乾隆五十四年本《鞏縣誌》卷十六、十七中記載:“晉潘茈墓《水經註》:羅水又西北經袁公塢北,又西北逕潘嶽父子墓,有碑。嶽父茈,瑯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敗。”
近日,鞏義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該市西南芝田鎮北石村村委南2公裏處發現潘嶽墓,地處塢羅河北岸臺地上,北距310國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農田中,無地面建築,僅存潘嶽墓冢和墓碑,墓冢高6米 ,周長38米,分布面積1000平方米。
才華 文學作品中常用“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如《滕王閣序》)來形容潘安與陸機,是魏晉第壹流的文學家。潘安詩歌名列鐘嶸《二十四詩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晉著名文學、政治團體“金谷園二十四友”之首,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特別是《悼亡詩》更成為中國文學史悼亡題材的開先河之作,歷代被推為第壹,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閑居賦》、《秋興賦》、也很知名在小說中常以“貌若潘安”來形容壹個人文采風流並且容貌出眾。特指男性。在漢魏晉那個時代,賦寫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興賦》、《閑居賦》、《藉田賦》文字優美,富有感情,是那個時代頂峰。潘安、陸機是西晉作品流傳下來最多的文學家,可見後世對他們的推崇。潘嶽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讀者句句能體味到他內心所想,潘嶽的感情細膩,多愁善感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壹般男性文學家的作品這樣的風格不多。 至情至孝至情:潘安的《懷舊賦》中這樣寫道;”余十二而獲見於父友東武戴侯楊君。始見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歲與父親的朋友、大儒、揚州刺史楊肇相見,被楊肇賞識,許以婚姻。後來楊氏早亡,潘安對楊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並作《悼亡詩》懷念楊氏,開悼亡詩之先河,這之後悼亡詩的範疇僅限於悼亡妻子。《悼亡詩·壹》中有壹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壹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詩都寫得情真意切,李商隱曾講“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揚的就是他的這三首詩。 唐朝詩人元稹對潘安的悼亡詩有個評價“潘安悼亡猶費詞”,這當然是妒忌潘安的才華,要知道魏晉時期文風是鋪墊、堆砌成風的詩體還屬於古體詩。
潘嶽的詩文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恍如或存,回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壹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魏晉·潘嶽《悼亡詩》悼亡詩
魏晉潘嶽
∨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
黽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
幃屏無仿佛,翰墨有余跡。
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
悵恍如或存,回遑忡驚惕。
如彼翰林鳥,雙棲壹朝只。
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
寢息何時忘,沈憂日盈積。
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