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壓城城欲摧”下壹句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原詩: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出處:唐代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詩歌賞析
全詩出色地描繪了壹場激烈戰鬥的全過程:敵軍壓境,孤城無援,奮勇反擊,號角震天,急速挺進,星夜奇襲,眾寡不敵,為國捐軀。詩人借助綺麗、豐富的想象,給事物塗上濃艷斑駁的色彩,用來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
例如,用壓城的黑雲暗喻敵軍壓境,氣焰囂張;而描繪我方將士的甲胄同日光相輝映,金光閃爍,有似金鱗展耀,在色彩對照中顯示將士的昂揚鬥誌。那胭脂般鮮紅的血跡在夜霧中凝成壹片紫色,襯托出戰爭的殘酷激烈。
再加上詩人從視和聽、日與夜等角度烘托、渲染,構成了壹幅動靜結合、色彩斑爛的畫面,給人以戰鬥慘烈的實感,使全詩氣氛緊張激烈,意境蒼涼悲壯,富於奇詭的浪漫色彩。在我國古代邊塞詩中,這是壹首獨具壹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