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詩原文及翻譯如下:
寒食
韓_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詞語解釋:
春城:春天的長安城。
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
1、寒食:清明前壹日謂之寒食,即禁煙節,漢制此日宮中鉆新火燃燭以散予貴戚之臣。
2、禦柳:禦苑之柳,舊俗每於寒食折柳插門。
3、蠟燭:《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
4、五侯:漢成帝時,封他的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他們被人們稱為五侯。
5、斜:音“霞”。
譯文:
壹:暮春的長安城裏漫天舞著楊花,寒食節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黃昏開始宮裏頌賜新蠟燭,率先升起在皇帝貴戚家。
二:春天的長安城中,熱鬧繁華,處處飛花,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禦柳。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五侯的家中。
賞析:
寒食是我國古代壹個傳統節日,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是晉文公為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遊玩的好日子。
寒食節那天,韓_在長安街頭漫遊,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壹直到暮色降臨。晚上,皇宮裏閃出壹團團燭光,壹片亮亮堂堂。而宮外卻是壹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裏。韓_感慨萬分,想到楊貴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寵,作威作福,提筆寫下《寒食》。
這首詩寫了寒食節京城裏的融融春意,並諷刺了皇帝的偏寵。全詩含蓄自然,富有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