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裏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籬笆稀稀落落,壹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還尚未形成樹陰。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2、《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裏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3、《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楊萬裏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譯文: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4、《觀遊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壹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譯文:閑下來圍著水池看著水裏的魚自由地遊動,正好遇到小童擺弄釣魚船。壹樣地喜歡魚但是心態卻不壹樣,我來餵食妳卻來垂釣。
5、《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文: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