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體詩,指南朝梁後期和陳代所流行的壹種詩歌流派。主要作家有蕭梁皇族及其文學侍從,多寫女性與詠物,形式工巧,聲律嚴整,是梁陳時期詩歌的壹道奇特風景線。
“宮體”之名,最早見於《梁書簡文帝紀》對蕭綱的評語:“然傷於輕艷,當時號曰宮體”。另據《梁書徐傳》記載,宮體詩是徐開創的壹種詩體。徐在蕭綱封晉安王時,就跟他做侍讀,壹直到蕭綱封太子時。這種詩體影響到太子宮的學士,蕭綱學它,庾信、徐陵等學士也學它,因流行於太子宮,所以稱為宮體詩。
宮體詩顧名思義是出自宮廷的詩,宮廷文藝壹般指雅正之音,但“宮體詩”則大多來源於“民間”的南朝樂府, 所謂“吐言止於輕薄,賦詠不出《桑中》”。然則蕭梁皇族緣何對民間文藝感興趣呢?原來南朝開國君臣大多是以軍功起家的將領,文化不高,品味庸俗,時世的動蕩與身份的大起大落,使得他們對人生無常的感受甚於常人,因而及時行樂的想法異常強烈,對奢靡與女色的貪求往往以直接的形式表現出來。宮體詩的產生,又與南朝民間文化相關。南朝商業至齊梁時十分繁盛,都市裏大量出現的秦樓楚館和商販娼妓,構成了南朝文化特有的商業氣氛。本來就素質不高的齊梁統治集團,對此壹拍即合。在中國文學史上,民間文藝壹直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並非像現在有些人想當然地認為統治者壹貫輕視民間文藝。
其實這種風格的詩歌,自梁武帝及吳均、何遜、劉孝綽已有萌芽。宮體詩的主要作者是蕭綱、蕭繹以及聚集於他們周圍的壹些文人,如徐?、庾信、徐陵等,陳後主陳叔寶及其侍從文人也可歸入此類。
歷來對宮體詩的批評,多以為其中有不少以寫婦女生活及體態為內容,其實宮體詩內容並非限於婦女生活,也有壹些抒情詠物之作,即使寫婦女生活的作品,格調低下的也只占少數。總的來說,宮體詩的情調流於輕艷,詩風比較柔靡。實際上被稱為宮體詩人的蕭綱、蕭繹等人,也寫過不少清麗可讀的作,從詩歌發展史上看,宮體詩起的作用有兩個方面。壹方面,隋及唐初的詩風流於靡弱,多少是受它的影響;另壹方面,它在形式上更趨格律化。據有的學者統計,宮體詩中符合律詩格律的約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基本符合的數量尤多。這說明宮體詩對後來律詩的形式,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至於它用典多、辭藻艷麗的特點,對後世也有壹定的積極作用,如唐代的李賀和李商隱的詩,顯然曾吸取過宮體詩的某些手法。
《玉臺新詠》以收錄梁代的宮體詩為主。而所錄的宮體詩中又以簡文帝的為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如他的《詠內人晝眠》、《詠舞》、《春日》、《獨處怨》諸詩,或描寫宮女的睡態、舞姿,或假托女子的口吻作傷春之辭、杜撰思婦對塞上征人的相思,凡此種種,莫不著壹“艷”字。至於其它壹些寫景詩和詠物詩,如《詠風》、《秋夜》、《晚景出行》之類;則基本不出宮廷的範圍,並且其中也往往有宮女的影子。如《晚景出行》開頭雲:“細樹含殘影,春閨散晚香。輕花鬢邊墮,微汗粉中光。”雖題作晚景,但第二句就寫到了“春閨”。其風格也同樣是輕靡艷麗的。
詠舞詩 蕭衍
腕弱復低舉。
身輕由回縱。
可謂寫自歡。
方與心期***。
子夜歌 壹 蕭衍
恃愛如欲進。
含羞未肯前。
朱口發艷歌。
玉指弄嬌弦。
子夜歌 二 蕭衍
朝日照綺窗。
光風動紈羅。
巧笑蒨兩犀。
美目揚雙蛾。
歡聞歌 壹 蕭衍
艷艷金樓女。
心如玉池蓮。
持底報郎恩。
俱期遊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