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采桑子·當時錯表達什麽情感

采桑子·當時錯表達什麽情感

采桑子·當時錯表達的情感是:無限愁懷。

詩歌鑒賞:

在容若的詞裏,這種幸福與憂傷相得益彰的表現形式十分多見,而這首《采桑子》更是將這種形式運用得出神入化。幾個詞語的鋪陳,看上去猶如壹幅水墨丹青,清爽宜人,但細細品味,卻又能品出其中意向堆砌出的情懷。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淒迷。”有壹種美,就在於語言的歧義,“心緒淒迷”是這首詞抒情的重心。

這裏的“心緒淒迷”,正是由上面的“錯”而引發出來,但而今才明白的“當時錯”,究竟是當初不應相識,還是當初不該從相識而走得更近,或是當時應該牢牢把握住機會、不放妳離去,作者所謂的“錯”是什麽詞中並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這個空間是留給讀者自己想像的,讀者不應該侵占、剝奪,也不能夠侵占、剝奪。

“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設想那個女子正在偷偷垂淚,這裏似乎是壹個錯位的修辭,要說“百事非”,應該搭配“滿眼秋風”才是,但春風滿眼,春愁宛轉,由生之美麗而感受死之淒涼,在繁花似錦的春景裏獨會百事皆非的悲懷,尤為痛楚。

作者簡介:

此刻的春風和多年前的春風並沒什麽兩樣,而此刻的心情卻早已步入秋天。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強說”壹詞讓這份期待中的歡期變得難以預見,明明知道再也不會有見面的機會了,但還是強自編織著謊言,約定將來的會面。那壹別真成永訣,此時此刻,欲哭無淚,欲訴無言。

“壹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風動梨花、淡煙軟月中,翩翩歸來的,是佳人的壹點幽香,化作梨花落入手心。情語寫到盡處,以景語來作結:以景語的“客觀風月”來昭示情語的“主觀風月”,這既是詞人的修辭,也是情人的無奈。正是那無限愁懷說不得,卻道天涼好個秋。

容若幾筆淡淡的勾勒,令整首詞躍然紙上。這些千古名句如同壹輪圓月,在漆黑的夜裏閃著清冷的光芒。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家梁啟超《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緒》:“哀樂無常,情感熱烈到十二分,刻畫到十二分。”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壹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誌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