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瀲瀲搖空碧。
夜涼人未寢,山靜聞響屐。
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栗。
君胡不相就,朱墨紛黝赤。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但恨無友生,詩病莫訶詰。
君來試吟詠,定作鶴頭側。
改罷心愈疑,滿紙蛟蛇黑。
賞析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禦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壹。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壹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湖亭望水
白居易 湖亭望水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沈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遊何。
賞析
南湖,指鄱陽湖南部,在江西九江與波陽之間。鄱陽湖自星子縣甕子口以南為南湖,以北為北湖。詩寫南湖雨後晚景,抒發了獨遊的感受。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遊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漲,北客南來,自然倍感新奇。中間四句即描寫湖景。時值傍晚,夕陽西墜,似乎沈入湖中,但卻留下了滿天紅色的光影,這時湖風停息了下來,澄碧的湖面壹片平滑,浩闊而晶瑩。放眼望去,由於久雨導致湖水大漲,淹沒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邊沙灘,廣袤而平整,聚集著許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見水鄉特色,也是湖水大漲後的獨特景況。這四句寫景,在夕陽與湖水之間,紅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麗,從岸沒到平灘的範圍,人家雖少,而船舫卻多,又充滿生機活力。總之,詩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寫出水漲的特點,展現出浩渺壯闊的景觀。面對這無比浩闊的湖面,使人頓生空寂落寞之感,詩人又是獨自壹人來遊,自然難免獨遊之嘆了。
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蘇軾
原文: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註釋:
1、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
3、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
4、遮:遮蓋,遮擋。
5、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壹般開闊而且平靜。
8、跳珠:跳動的珍珠,形容雨大勢急。
9、卷地風來:指狂風席地卷來。又如,韓退之《雙鳥》詩: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翻譯:
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
卻又在天邊露出壹段山巒,明麗清新,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
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賞析:
本詩描繪了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壹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壹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壹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壹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壹亮,境界大開。
彭蠡湖中望廬山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廬山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崢嶸當曙空。
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
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及註釋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
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
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
香爐峰升起壹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
我限於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壹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1、彭蠡湖:即今鄱陽湖。廬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義名匡早。
2、太虛:古人稱天為太虛。太虛二句:古諺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3、月暈:月亮周圍所起的壹圈光氣。
4、知天風:古人有月暈而風的說法,所以舟子憑月暈而知道即將起風。
5、掛席:懸掛起船帆,謂開船。
6、明發:天亮,拂曉。
7、匡阜:廬山別名。廬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總名匡廬。
8、九江:即指潯陽江。
9、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顏色的兩字,都帶黑旁。
10、容霽:壹作凝黛。黛:青黑色顏料,古代婦女用來畫眉。
11、崢嶸:形容山高的兩字,都帶山旁。
12、當:聳立。
13、曙空:明朗的天空。
14、香爐:香爐峰。廬山的北峰狀如香爐,故名。
15、尚子:即尚長,東漢時的隱士。《高士傳》記載:尚長字子平,隱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畢,斷決家事不相關,當如他死。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不知所終。
16、遠公:即慧遠,晉代著名僧人,隱居於廬山。
17、限:束縛。於役:有事遠行。《經》:君子於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體,自謙之辭。
19、星霜:星宿,壹年循環周轉壹次。霜,每年因時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壹年。
20、巖棲者:指那些隱士高僧。
21、畢趣:畢應作盡講,趣指隱逸之趣。
賞析
《彭蠡湖中望廬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壹首五古。此詩是作者漫遊東南各地、途經鄱陽湖時的作品,寫在鄱陽湖中遠望廬山的情景。開篇寫因天風將至,舟子將船泊子湖中,接寫廬山的壯麗景象,見景生情,想起了古時的隱士高人而感嘆自己為行役所縛,盼望將來也能遠離塵俗以山水為侶。全詩格調雄渾,氣勢磅礴,表現了孟詩沖淡中有壯逸的壹面,也體現出典型的盛唐氣象。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望廬山瀑布和絕句讀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