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驪山最著名的詩句

關於驪山最著名的詩句

1.描寫驪山的詩句

第壹首

綠翠驪山煙幕間,西陽畫卷似江南

帝王安逸多歸處,褒姒狼煙為笑玩

泉暖明皇陪貴玉,寒心安史想翻天

明君壹代留遺憾,過馬嵬坡遺恨冤

(作者唐塔)

第二首

驪山四顧,阿房壹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作者:唐山妞妞)

第三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事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第四首

唐朝《宿昭應》

夜憶開元寺,淒涼裏巷間。

薄煙通魏闕,明月照驪山。

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

半壁空宮閉,連天白道閑。

清晨更回首,獨向灞陵還。

第五首

唐朝《詠史詩·褒城》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壹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第六首

唐朝《驪山》

風搖巖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墻。

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

2.關於驪山的詩句

《奉和聖制登驪山矚眺應制》年代: 唐 作者: 張說寒山上半空,臨眺盡寰中。

是日巡遊處,晴光遠近同。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

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酬鄭戶曹驪山感懷》年代: 唐 作者: 韋應物蒼山何郁盤,飛閣淩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靈。白雲已蕭條,麋鹿但縱橫。

泉水今尚暖,舊林亦青青。我念綺襦歲,扈從當太平。

小臣職前驅,馳道出灞亭。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聲。

萬馬自騰驤,八駿按轡行。日出煙嶠綠,氛氳麗層甍。

登臨起遐想,沐浴歡聖情。朝燕詠無事,時豐賀國禎。

日和弦管音,下使萬室聽。海內湊朝貢,賢愚***歡榮。

合沓車馬喧,西聞長安城。事往世如寄,感深跡所經。

申章報蘭藻,壹望雙涕零。《遊驪山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張俞金玉樓臺插碧空,笙歌遞響入天風。

當時國色並春色,盡在君五顧盼中。《冷日過驪山》年代: 唐 作者: 趙嘏冷日微煙渭水愁,華清宮樹不勝秋。

霓裳壹曲千門鎖,白盡梨園弟子頭。《過驪山作》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黔首不愚爾益愚,千裏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奉和登驪山高頂寓目應制》年代: 唐 作者: 崔湜名山何壯哉,玄覽壹徘徊。

禦路穿林轉,旌門倚石開。煙霞肘後發,河塞掌中來。

不學蓬壺遠,經年猶未回。《奉和登驪山應制》年代: 唐 作者: 閻朝隱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過驪山》年代: 唐 作者: 竇鞏翠輦紅旌去不回,蒼蒼宮樹鎖青苔。

有人說得當時事,曾見長生玉殿開。《驪山》年代: 唐 作者: 許渾聞說先皇醉碧桃,日華浮動郁金袍。

風隨玉輦笙歌迥,雲卷珠簾劍佩高。鳳駕北歸山寂寂,龍旟西幸水滔滔。

貴妃沒後巡遊少,瓦落宮墻見野蒿。《過驪山》年代: 唐 作者: 薛能丹雘蒼蒼簇背山,路塵應滿舊簾間。

玄宗不是偏行樂,只為當時四海閑。《驪山》年代: 唐 作者: 羅鄴風搖巖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墻。

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皇。《驪山》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六籍燃除士不磨,驪山如此盜兵何。

五陵珠玉歸人世,卻為詩書發冢多。《驪山曲》年代: 元 作者: 楊維楨驪山郁崔嵬,宮闕金銀開。

月生硔鵲觀,雲繞鳳凰臺。宮中紅妝子,調笑春風媒。

青鳥銜巾去,乳鹿巡花來。天王太白次,倉玉金粟堆。

石馬動秋色,羌枝連暮枝。只今瑤池水,八駿渴生埃。

《驪山感事》年代: 宋 作者: 張詠古來仁聖最憂多,合倚承平縱逸麽。行幸未停歌未闋,羯胡兵已渡黃河。

《過驪山》年代: 明 作者: 王廷相玉女霓裳鬥彩虹,君王仙去鳳樓空。只今惟有垂楊樹,留得寒蟬咽故宮。

3.描寫驪山的詩句

第壹首綠翠驪山煙幕間,西陽畫卷似江南帝王安逸多歸處,褒姒狼煙為笑玩泉暖明皇陪貴玉,寒心安史想翻天明君壹代留遺憾,過馬嵬坡遺恨冤(作者唐塔)第二首驪山四顧,阿房壹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作者:唐山妞妞)第三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事薄幸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第四首唐朝《宿昭應》夜憶開元寺,淒涼裏巷間。薄煙通魏闕,明月照驪山。

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贊美驪山的好詩好詞好句半壁空宮閉,連天白道閑。清晨更回首,獨向灞陵還。

第五首唐朝《詠史詩·褒城》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只知壹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第六首唐朝《驪山》風搖巖桂露聞香,白鹿驚時出繞墻。不向驪山鎖宮殿,可知仙去是明。

4.關於華清宮的詩句

華清官故址在今陜西臨潼的驪山上,是唐代的行宮。這裏有溫泉,風景幽美,冬暖夏涼,李隆基和楊玉環常來遊樂。相傳楊玉環喜歡吃鮮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從四川、廣東壹帶飛馬運送到長安,為此跑死了許多人馬。《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是第壹首。這首詩通過運送鮮荔枝這壹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於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遊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於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壹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展開,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繡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築掩映其間,宛如壹堆錦繡,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壹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於“繡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並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壹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壹騎如飛。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麽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松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當她看見“壹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壹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後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遊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裏送荔枝博取貴妃壹笑這樣壹件“小事”突現出來,於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壹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壹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壹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