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
寒菊
作品別名
題畫菊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鄭所南先生文集》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快速
導航
註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鑒賞
作品原文
花開不並1百花叢,
獨立疏籬2趣未窮3。
寧可枝頭抱香死4,
何曾5吹落北風6中![1]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不並:不合、不靠在壹起。並,壹起。
2、疏籬:稀疏的籬笆。
3、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4、抱香死:菊花雕謝後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2] [3] [4]
白話譯文
妳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妳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1]
創作背景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南宋滅亡以後,作者隱居在蘇州壹個和尚廟裏,終身不出來做官,連坐著、躺著都朝著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就是在南宋滅亡以後寫的。[5]
作品鑒賞
文本賞析
這首自題《寒菊》圖詩,集中表現了鄭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懷襟抱。詩從晚香著筆: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淩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鬥艷。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雕零,只有菊花立於疏籬旁,意趣無窮。這裏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範成大在《範村菊譜序》裏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雲: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發,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範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範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後兩句詩意深轉壹層。菊花盛開後,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並不雕謝落地,故雲“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願屈服於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這兩句詩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詩:“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鄭思肖略事點化,使詩的意蘊更為深化,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這首詩題詠的對象是畫上的菊,詩歌的重點是托物言誌,不在於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征。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壹,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6]
名家評析
今·範寧、華巖:“寫菊便是寫人,菊花不會自行掉落,只有被風吹襲後才幹枯。詩人用寒菊的秉性來體現自己忠於宋朝、矢誌不渝的高尚情操。”[1]
參考資料
[1] 陶文鵬 .《宋詩精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2] 藍光中.《歷代詩歌選讀 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176
[3] 張建華.《謙詩三百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