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采蓮子的詩句

關於采蓮子的詩句

1. 采蓮子的古詩

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別的七、與蓮有關的詩歌1、古詩十九首(其六)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贈送)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2、西洲①曲(南朝樂府民歌)憶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③。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④飛,風吹烏桕樹。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⑤。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⑥徹底紅⑦。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⑧。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⑨。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註釋①〔西洲〕地名,未詳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同紀念的地方。②〔下〕落。

落梅時節是本詩中男女***同紀念的時節。③〔鴉雛色〕形容頭發烏黑發亮。

鴉雛,小鴉。④〔伯勞〕鳴禽,仲夏始鳴。

⑤〔翠鈿〕用翠玉做成或鑲嵌的首飾。⑥〔蓮心〕和“憐心”雙關,就是相愛之心。

⑦〔徹底紅〕就是紅得通透底裏。⑧〔望飛鴻〕有望書信的意思,古人有鴻雁傳書的傳說。

⑨〔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此二句似倒裝。意思是秋夜的壹片藍天像大海,風吹簾動,隔簾見天便覺似海水蕩漾。

壹說這裏把江稱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遠。

天海寥廓無邊,所以說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夢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愛人。

3、《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摘錄(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4、絕句漫興(其七)(杜甫)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5、采蓮曲(朱湘)小船呀輕飄,/楊柳呀風裏顛搖;/荷葉呀翠蓋,/荷花呀人樣嬌嬈。

/日落,/微波,/金絲閃動過小河。/左行,/右撐,/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呀半開,/蜂蝶呀不許輕來,/綠水呀相伴,/清凈呀不染塵埃。/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

/拍緊,/拍輕,/槳聲應答著歌聲。藕心呀絲長,/羞澀呀水底深藏;/不見呀蠶繭,/絲多呀蛹裹中央?/溪頭/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猶。

/波沈,/波升,/波上抑揚著歌聲。蓮蓬呀子多,/兩岸呀榴樹婆娑,/喜鵲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羅。

/溪中/采蓮,/耳鬢邊暈著微紅。/風定,/風生,/風蕩漾著歌聲。

升了呀月鉤,/明了呀織女牽牛;/薄霧呀拂水,/涼風呀飄去蓮舟。/花芳,/衣香,/消溶入壹片蒼茫;/時靜,/時聞,/虛空裏裊著歌音。

詠蓮古詩詞選輯青陽渡 晉·樂府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夏歌 南朝·梁·蕭衍江南蓮花開,紅花覆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采蓮曲 南朝·梁·蕭綱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詠芙蓉 南朝·梁·蕭綱圓花壹蒂卷,交葉半心開。影前半照耀,香裏蝶徘徊。

欣隨玉露點,不逐秋風催。詠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青山麗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紅蕖並出房。日分雙蒂影,風合雨花香。

魚驚畏蓮折,龜上礙荷長。雲雨流輕潤,草木隱嘉祥。

徒歌涉江曲,誰見緝為裳。詠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壹莖孤引綠,雙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蓮花 唐·郭震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

湘妃雨後為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采蓮曲 唐·王昌齡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曲池奇 唐·盧照鄰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折荷有贈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雲裏,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采蓮曲 唐·李康成采蓮去,月沒春江曙。

翠細紅袖水中央,青荷蓮子雜衣香。雲起風生歸路長。

歸路長,那得久,各回船,兩搖手。詠露珠 唐·韋應物秋荷壹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盆池 唐·韓愈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種已齊生。

從今有雨君須記,來聽蕭蕭打葉聲。池光天影***青青,拍岸才添水數瓶。

且待夜際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重臺蓮 唐·李紳綠荷舒卷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蒔重。

雙女漢臯爭笑臉,二妃湘浦並愁容。賦得芙蓉出水 唐.賈 謨的舒芳艷,紅姿映綠萍。

搖風開細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襲人。

獨披千葉淺,不競百花春。魚戲參差動,龜遊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從此免迷津。新荷 唐.李群玉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

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贈荷花 唐.李商隱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此花此葉長相映,。

2. 關於采蓮的詩句

張祜 相和歌辭·讀曲歌五首 不見心相許,徒雲腳漫勤。摘荷空摘葉,是底采蓮人。

崔國輔 相和歌辭·采蓮曲 玉漵花紅發,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庾抱 和樂記室憶江水 遙想觀濤處,猶意采蓮歌。無因關塞葉,***下洞庭波。

崔國輔 采蓮曲 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並著采蓮舟。

王維 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蓮花塢 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李白 越女詞五首(越中書所見也)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錢起 江行無題壹百首(壹作錢珝詩) 岸草連荒色,村聲樂稔年。晚晴初獲稻,閑卻采蓮船。

劉方平 采蓮曲 落日晴江裏,荊歌艷楚腰。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顧況 溪上 采蓮溪上女,舟小怯搖風。驚起鴛鴦宿,水雲撩亂紅。

張祜 讀曲歌五首 不見心相許,徒雲腳漫勤。摘荷空摘葉,是底采蓮人。

霍總 采蓮女 舟中采蓮女,兩兩催妝梳。聞早渡江去,日高來起居。

韓偓 效崔國輔體四首 羅幕生春寒,繡窗愁未眠。南湖壹夜雨,應濕采蓮船。

張籍 相和歌辭·烏棲曲 西山作宮潮滿池,宮烏曉鳴茱萸枝。吳姬自唱采蓮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皇甫松 采蓮子二首 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晚來弄水船頭濕,更脫紅裙裹鴨兒。

張籍 烏棲曲 西山作宮潮滿池,宮鳥曉鳴茱萸枝。吳姬采蓮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徐凝 樂府新詩 壹聲盧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羨越溪歌者苦,采蓮歸去綠窗眠。

施肩吾 贈女道士鄭玉華二首 明鏡湖中休采蓮,卻師阿母學神仙。朱絲誤落青囊裏,猶是箜篌第幾弦。

施肩吾 遇越州賀仲宣 君在鏡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經春。門前幾個采蓮女,欲泊蓮舟無主人。

何希堯 操蓮曲 錦蓮浮處水粼粼,風外香生襪底塵。荷葉荷裙相映色,聞歌不見采蓮人。

許渾 夜泊永樂有懷 蓮渚愁紅蕩碧波,吳娃齊唱采蓮歌。橫塘壹別已千裏,蘆葦蕭蕭風雨多。

李九齡 荊溪夜泊 點點漁燈照浪清,水煙疏碧月朧明。小灘驚起鴛鴦處,壹雙采蓮船過聲。

和凝 宮詞百首 雲行風靜早秋天,競繞盆池蹋采蓮。罨畫披袍從窣地,更尋宮柳看鳴蟬。

和凝 句 波上人如潘玉兒,掌中花似趙飛燕。(《采蓮曲》,以上並見《樂書》)

陳陶 賦得古蓮塘 闔閭宮娃能采蓮,明珠作佩龍為船。三千巧笑不復見,江頭廢苑花年年。

3. 描寫“采蓮”的詩句有哪些

1、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唐代《采蓮曲》

譯: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壹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

2、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白居易·唐代《采蓮曲》

譯: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3、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人語。——李白·唐代《采蓮曲》

譯:夏日的若耶溪傍,美麗的采蓮女三三倆倆采蓮子。隔著荷花***人笑語,人面荷花相映紅。

4、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歐陽修·宋代《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

譯:明凈的秋水畔,壹位美麗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蓮。輕盈的羅袖,玉腕上時隱時露的金釧。

5、小姑織白纻,未解將人語。大嫂采芙蓉,溪湖千萬重。——李白·唐代《湖邊采蓮婦》

譯:小姑子在家紡織苧麻布,還不知道與人打交道。大嫂子去湖裏采芙蓉,曲溪寬湖,荷葉千萬重。

6、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賀知章·唐代《采蓮曲》

譯:別說春天已經結束花草都雕謝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葉和荷葉呢。

7、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唐代《采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

譯: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8、菡萏香連十頃陂,小姑貪戲采蓮遲。——皇甫松·唐代《采蓮子·菡萏香蓮十頃陂》

譯:荷花的香味飄滿了幾裏外的山坡,采蓮女子貪玩而忘了采蓮。

9、賴逢鄰女曾相識,並著蓮舟不畏風。——張潮·唐代《采蓮詞》

譯:幸虧碰上了已經相識的鄰家女子,兩只蓮舟並在壹起,這樣就不怕風吹雨打了。

10、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譯:秋天的南塘裏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

4. 關於采蓮的詩詞

蓮曲二首

年代:唐 作者:王昌齡 體裁:七絕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註釋

羅裙:絲綢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

壹群采蓮姑娘身穿和綠色荷葉壹樣顏色的羅裙,粉紅的荷花映照著姑娘們鮮艷的臉龐。她們混雜在池塘中難以發現,聽到姑娘們的歌聲,才知道有人出來的壹番景色。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壹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幅活動的畫面上明顯地出現,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壹體,使全詩別具壹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壹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境組成壹個和諧統壹的整體——“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壹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裏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壹色,那便是“本地風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壹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壹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壹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壹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郁的童話色彩。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壹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壹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壹,忽然不見蹤影了。這壹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生的壹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壹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壹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幹曲》)了。這壹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後,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

5. 古詩 采蓮子 其二

采蓮子(其二)

皇甫松

船動湖光灩灩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這首清新雋永的《采蓮子》,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江南水鄉的風物人情畫,富有民歌風味。

詩題《采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采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采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通過采蓮女的眼神、動作和壹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船動湖光灩灩秋”,“灩灩秋”,指湖光蕩漾中映出的壹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壹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見。“秋”字,不僅寫出湖水之色,更點明了采蓮季節。“湖光”映秋,怎會泛起“灩灩”之波呢?是因為秋風乍起綠波間?還是因為水鳥掠過湖面?都不是,而是因為“船動”。這裏,作者沒有交代是什麽“船”,也沒有交代船怎樣“動”,因而對讀者來說,這些都還是謎。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過“貪看年少”點明詩篇寫的是個采蓮女子,同時通過“信船流”,交代船動的原因。原來有壹位英俊少年把采蓮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視著意中人,以致船兒隨水飄流而動。這種大膽無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癡情憨態,把采蓮女純真熱情的鮮明個性和對愛情的灼烈渴求,表現得神形畢肖。

湖水灩灩起波,姑娘心裏也蕩起層層波瀾。突然,姑娘抓起壹把蓮子,向那岸上的小夥子拋擲過去。這個充滿戲謔、挑逗和愛慕的壹擲,進壹步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江南水鄉姑娘大膽熱情的性格。南朝以來,江南地區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說出“愛戀”、“相思”之類的字眼,而用同音詞構成雙關隱語來表示。

“蓮”諧音“憐”,有表示愛戀之意。姑娘采用了傳統的諧音包含的雙關隱語,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饒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麽,蓮子拋中沒有?小夥子是惱是喜?可有什麽表示?這些作者都故意避開了,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而把筆鋒深入到采蓮女的內心。沒想到拋蓮子的逗情舉動遠遠被人看見了,多難為情啊!姑娘紅著臉,低著頭,羞慚了大半天,心裏埋怨自己太冒失了,為什麽不等沒人時再拋呢?這“無端”兩字透露出姑娘復雜而細膩的心理狀態。“半日羞”的窘態,則展現了壹個初戀少女特有的羞怯,詩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豐滿可愛。

這首詩清新爽朗,音調和諧,既有文人詩歌含蓄委婉、細膩華美的特點,又有民歌裏那種大膽直率的樸實風格,自然天成,別有情趣,頗見作者純圓渾熟的藝術造詣。

(曹旭)

6. 古詩 采蓮子 其二

采蓮子(其二) 皇甫松 船動湖光灩灩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這首清新雋永的《采蓮子》,為我們描繪了壹幅江南水鄉的風物人情畫,富有民歌風味。

詩題《采蓮子》,可是作者沒有描寫采蓮子的過程,又沒有描寫采蓮女的容貌服飾,而是通過采蓮女的眼神、動作和壹系列內心獨白,表現她熱烈追求愛情的勇氣和初戀少女的羞澀心情。 “船動湖光灩灩秋”,“灩灩秋”,指湖光蕩漾中映出的壹派秋色。

水波映出秋色,壹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見。“秋”字,不僅寫出湖水之色,更點明了采蓮季節。

“湖光”映秋,怎會泛起“灩灩”之波呢?是因為秋風乍起綠波間?還是因為水鳥掠過湖面?都不是,而是因為“船動”。這裏,作者沒有交代是什麽“船”,也沒有交代船怎樣“動”,因而對讀者來說,這些都還是謎。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過“貪看年少”點明詩篇寫的是個采蓮女子,同時通過“信船流”,交代船動的原因。原來有壹位英俊少年把采蓮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視著意中人,以致船兒隨水飄流而動。

這種大膽無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癡情憨態,把采蓮女純真熱情的鮮明個性和對愛情的灼烈渴求,表現得神形畢肖。 湖水灩灩起波,姑娘心裏也蕩起層層波瀾。

突然,姑娘抓起壹把蓮子,向那岸上的小夥子拋擲過去。這個充滿戲謔、挑逗和愛慕的壹擲,進壹步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江南水鄉姑娘大膽熱情的性格。

南朝以來,江南地區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說出“愛戀”、“相思”之類的字眼,而用同音詞構成雙關隱語來表示。 “蓮”諧音“憐”,有表示愛戀之意。

姑娘采用了傳統的諧音包含的雙關隱語,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饒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麽,蓮子拋中沒有?小夥子是惱是喜?可有什麽表示?這些作者都故意避開了,留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而把筆鋒深入到采蓮女的內心。

沒想到拋蓮子的逗情舉動遠遠被人看見了,多難為情啊!姑娘紅著臉,低著頭,羞慚了大半天,心裏埋怨自己太冒失了,為什麽不等沒人時再拋呢?這“無端”兩字透露出姑娘復雜而細膩的心理狀態。“半日羞”的窘態,則展現了壹個初戀少女特有的羞怯,詩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豐滿可愛。

這首詩清新爽朗,音調和諧,既有文人詩歌含蓄委婉、細膩華美的特點,又有民歌裏那種大膽直率的樸實風格,自然天成,別有情趣,頗見作者純圓渾熟的藝術造詣。 (曹旭)。

7. 形容采蓮的詩句

西洲曲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西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