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蛙詩句全詩
七古·詠蛙
朝代:近現代|作者:毛澤東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前言
《七古詠蛙》是1910年秋,當時16歲的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入學考試時所作,考題“言誌”。詩通過對青蛙所處的環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態的描述,深刻地表現出毛澤東少年時期的遠大抱負和博大的胸懷。既對那些富豪子弟嘲諷蔑視,又表達了年輕的毛澤東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尚還朦朧的領導群倫的英雄意識。
翻譯
這是毛澤東在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就讀時寫的壹首言誌詩。毛澤東從偏僻的韶山來到地處繁華鬧市的新式學校東山小學,同學中大多是富家闊少,衣著講究,舉止文雅。而毛澤東通常是身著破舊的短衣和褲子,且來自外鄉,年齡也比其他同學大6歲。這個“新來的鄉巴佬”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嘲笑和蔑視。但這種自卑不但沒有使他沮喪,卻更加激發了他宏偉的抱負和奮發向上的勇氣。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通過對青蛙的形象和心裏的描寫,表現了作者想主宰國家命運、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
首兩句:“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是說,獨自坐在池塘邊上好像老虎蹲著,在樹的綠蔭下修養精神。寫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養。
青蛙經常生活在稻田、溝渠和池塘的水邊。“獨坐池塘”,既寫出了青蛙的生活習性,又突出了青蛙的獨特個性。“如虎踞”,這壹放大了的青蛙形象,正是作者廣闊胸懷的壹種表現。那是到東山小學來讀書的,多是些有錢人家的子弟。他們穿綢緞,著輕裘,入學時不是坐轎而來,就是有人護送。毛澤東穿著粗布大衫,很舊,口音難聽,年齡很大才讀小學,而且是外鄉人。那些闊氣的學生覺得他很“土氣”,瞧不起他。毛澤東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矮人壹等,倒覺得比那些求官發財的學生和驕橫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的多。“獨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既是胸懷大誌青少年形象的寫照,也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寫照。
第二句通過寫青蛙在“綠蔭樹下養精神”的描寫,道出了自己在學校期間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情況。他爭分奪秒地閱讀了中外的歷史、地理、社會科學和哲學方面的書籍,邊讀邊記邊批,從中尋找救國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寫過《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作文,國文老師譚永春閱後批到:“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觀氣宇,似黃河之水,壹瀉千裏!”他的學習精神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壹致贊揚。毛澤東還時常在黃昏的時候,與大家聚在壹起,討論時事,談吐理想,抒發自己盼望祖國迅速富強起來的迫切心情,激勵同學們為國家為民族而努力學習,將來多貢獻力量。
末兩句:“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春天到了,如果我不先叫喚,哪個蟲兒敢發出叫聲來呢!以此寫出自己救國救民的雄心壯誌。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毛澤東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座右銘,為此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子任”,意思是決心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這種救國救民的理想,表現了他青少年時代的遠大抱負。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主要構思巧妙,托物言誌新穎。寫青蛙,既不能離開青蛙,又要高於青蛙,這樣既真實又感人。毛澤東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華到如此高妙的境界。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詩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