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中的悲歡離合有哪些

古詩中的悲歡離合有哪些

目前就這些,還需要的的話,留言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被召,端仁相餞席上坐》)

很明顯,是後世“掉書袋”的辛棄疾化用了屈原的詩句。用在被召進京的離別宴上,面對生死未蔔的前途,屈原的這句詩簡直就是辛棄疾心聲的真實寫照,信手拈來,抒寫心誌,傳神之至。

2.?相去萬余裏,各在天壹涯。(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這兩句詩出處相同,表達的感情相近,但互為因果。也許正是由於“相去萬余裏,各在天壹涯”,相思相望不相親,才產生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的無盡悲傷。

3.?離合理之常,聚散安足驚。(晉.李克《松許從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兩句詩都表現出了詩人在聚散面前的淡定與豁達,既可寬慰友人,亦可用於自慰。只是李克的詩直抒胸臆,來得暢快;蘇軾的詞由物及人,推及常理,略作婉約。

4.?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唐.李白《金陵酒肆離別》)

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宋.嚴仁《鷓鴣天.惜別》)

若不仔細看,有人可能覺得這兩句詩壹樣。

同樣表達“惜別”之情,兩人都用了誇張和比喻,化抽象為形象,寫出了離恨的沈重。但我覺得李白的“問”,更顯“詩仙”之豪邁;倒是嚴仁的“識”,略顯沈郁,有兒女之態。

5.?岐路分襟易,風雲促膝難。(唐.駱賓王.《秋日別侯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兩句都有“難”,是啊,“分襟易”,“相見難”,“別亦難”,別後“促膝(更)難”。壹個在唐初,壹個在唐末,將古人面對離別的傷感和惆悵之情寫的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