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妙字文言文

妙字文言文

1. 文言文妙字添趣(陳壽三國誌.吳書)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壹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譯文:

關羽聽說馬超來降,因為馬超並非老同僚,便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幹比得上誰?諸葛亮知道關羽逞強好勝(「護前」意味逞強好勝,不容許別人爭先居前之義。《吳書?朱桓傳》:「桓性護前,恥為人下。」《宋書?劉瑀傳》:「瑀性陵物護前,不欲人居己上。」可見吳金華《三國誌校詁》),回信答道:「馬孟起文武兼備,雄烈過人,可謂壹世之傑,乃是黥布、彭越壹類的人物(諸葛亮用黥布、彭越形容馬超,可以說非常貼切,壹方面這兩人在楚漢相爭時可算壹方諸侯,黥布甚至還被封為九江王,和劉邦本來同級,而彭越資歷也足以封王,只是項羽不封他而已。這與馬超原本也是壹方之霸後來投靠劉備的情形非常接近。而黥布、彭越二人,也都是深沈狡詐、知兵善戰之徒,與馬超恰好也挺相似),足以與張益德並駕齊驅、互爭長短,但還比不上大胡子的絕倫逸群呀!」關羽有壹口漂亮胡須,所以諸葛亮叫他大胡子。關羽看了這封信非常開心,開心到把這封信交給手下的賓客傳閱。

楚人曹丘生,辯士,數招權顧金錢。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閑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遊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漢代初年有壹位叫季布的人,他樂於助人,很講信用,凡是答應過的事,壹定會設法辦到,因此享有盛名.當時有壹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財物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擡高自己的身價.他聽說季布作了大官,就請求竇長君介紹他去見季布.但是竇長君跟曹丘生說季布不喜歡他,勸他不要去,但曹丘生還是央求竇長君寫介紹信,竇長君勉為其難地答應.曹丘生拿了介紹信就馬上去拜訪季布,見到季布後,就深深作揖,並且說:「楚人有壹句諺語說:『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妳在梁,楚壹帶的名聲之所以能這麼大,都是我幫妳傳揚的,大家都是楚人,為什麼妳壹直拒絕見我呢 」季布聽了這句恭維的話,非常高興,以上賓之禮招待.曹丘生住了幾個月才離開,臨走時,季布還送了他壹份厚禮.曹丘生繼續替季布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愈來愈大.後來「壹諾千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裏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信守承諾,說話算數.楚人曹丘生,辯士,數招權顧金錢。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閑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遊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漢代初年有壹位叫季布的人,他樂於助人,很講信用,凡是答應過的事,壹定會設法辦到,因此享有盛名.當時有壹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財物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擡高自己的身價.他聽說季布作了大官,就請求竇長君介紹他去見季布.但是竇長君跟曹丘生說季布不喜歡他,勸他不要去,但曹丘生還是央求竇長君寫介紹信,竇長君勉為其難地答應.曹丘生拿了介紹信就馬上去拜訪季布,見到季布後,就深深作揖,並且說:「楚人有壹句諺語說:『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妳在梁,楚壹帶的名聲之所以能這麼大,都是我幫妳傳揚的,大家都是楚人,為什麼妳壹直拒絕見我呢 」季布聽了這句恭維的話,非常高興,以上賓之禮招待.曹丘生住了幾個月才離開,臨走時,季布還送了他壹份厚禮.曹丘生繼續替季布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愈來愈大.後來「壹諾千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裏的「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壹諾」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信守承諾,說話算數.

2. 文言文,妙批

● 古時壹考生為文,援引了《詩經》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成了“妹妹我思之”。考官便批道: “哥哥妳錯了!”

● 李鴻章壹親戚參加考試,但這位仁兄胸無點墨,便欲仰仗李鴻章的權勢得到優待。於是,他在考卷上 寫道:“我是中堂大人的親□。” 欲寫“戚”,無奈搜索枯腸,就是想不起“戚”如何寫,最後寫成“妻”字。 為此,考官批曰:“所以我不敢取!”

以上兩例,考官充分利用了同音字的特點,故意將錯就錯,收到了委婉、幽默的批評效果。

● 據說有位學生濫用“而”字,其師便在其文章評語中寫道:“當而而不而,不當而而而。而今而後 , 已而已而。”

教師針對學生濫用“而”字的情況,將“而”字的多種用法集中對照,既批評了學生,又在批評中傳授了 知識,實在巧妙。

● 壹學生作文,詞不達意,且下筆千言,離題萬裏。其師戲評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雲,壹行 白鷺上青天——離題萬裏。”

又壹學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絕,但有用的話極少。其師仿《敕勒歌》,批曰:“篇蒼蒼,字茫茫, 風吹草低見四行。”

作文不能扣題,說話水分太多,這都是應堅決鏟除的毛病;批語或直接引用古詩句,或化用古詩句,語言生動形象,也易於學生記憶,既批評了學生作文的毛病 , 又有利於指導他們的作文實踐,可謂“壹箭雙雕”。

● 某學生寫好論文後,請其導師提意見,導師提筆寫道:“請看《聖經》第十壹章三十五節。”學生急忙翻開《聖經》,找到導師指出的那壹節,只見上面寫著:“耶穌在哭泣。”

導師的批語是充滿趣味、智慧的批評,他的批評轉了兩個彎:壹是借《聖經》的話作評語,二是耶穌為何哭泣,學生自可去作種種猜測和聯想,從而明白其導師的真正意思 。

● 某生在作文簿發下後,見老師在文末批曰:“請看《前出師表》最後壹句。”他暗自得意,以為自己的文章可與諸葛亮相比,趕快去查看,原來是“不知所雲”四字 。

這位高明的教師,采用了壹種高明的批評方式,既切中肯綮、壹針見血,又含而不露、發人深省。

3. 帶巧字的古文詞句

秦觀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9回:“更喜他心靈性巧,書到跟前,壹讀便會,所有書法學問,竟在我們姊妹之上。”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漢·馬融《長笛賦》:“窮妙極巧,曠以日月,然後成器,其音如彼。”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壹折:“恰才靈壁之戰,項王遣使征布會,布與龍且有隙,稱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辯之士,說他歸降,縱項王馳還……破項王必矣。”

晉 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了,巧奪造化。”

4. 翻譯壹個字(文言文)

◎ 備備 bèi〈形〉(1) (形聲。

從人,備( bèi)聲。本義:謹慎、警惕)(2) 同本義 [cautious]事戒不虞曰知備。

——《大戴禮記·小辨》備者,國之重也。——《墨子·七患》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

——《國語·周語》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漢書·史丹傳》(3) 又如:儻蕩不備(行為無拘無束,不謹慎)(4) 完備;齊備 [plete]備,具也。

——《廣雅·釋詁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易·系辭》前人之述備矣。

——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眾妙畢備。——《虞初新誌·秋聲詩自序》聖心備焉。

——《荀子·勸學》請備述之。——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5) 又如:德才兼備;完備(齊備)(6) 通“憊”。

疲乏;困頓 [dog-tired;very tired]修容而以言,恥食以上交,以避農戰,外交以備,國之危也。——《商君書·靳令》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藜羹不糝,宰予備矣。

——《呂氏春秋·慎人》詞性變化◎ 備備 bèi〈動〉(1) 準備;預備 [prepare]宗人舉獸尾告備。——《儀禮·特牲饋食禮》備物以將形。

——《莊子·庚桑楚》猶得備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襄公十壹年》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2) 又如:備馬;備他充饑;備辦;備課(3) 防備;戒備 [guard against]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孫子·虛實》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記》(4) 又如:守備(防守戒備);備水(防備水患);備災;備患(防備禍患)(5) 儲備 [store]而設法備貯彈藥。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6) 又如:備料;備藏(收藏)(7) 提供或裝備 [有用的或必需的設施] [be equipped with]事異則備變。——《韓非子·五蠹》(8) 又如:所需各種農業機械無壹不備;備榜(張榜;出榜)(9) 湊數;充數 [simply fill the post;make up the number]吾嘗備位將相。

——《漢書·蕭望之傳》(10) 又如:備位(居官的自謙之詞);備員(湊數,充數)(11) 守備 [perform garrison duty]。如:備伍;備守(守備之器用);備邊;備衛◎ 備備 bèi〈名〉(1) 設備;設施 [equipment;facilities]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

——《韓非子·五蠹》(2) 又論世之事,因為之備。(3) 又如:軍備;裝備◎ 備備 bèi〈副〉全部;完全;盡 [pletely;entirely]農事備收。

——《禮記·月令》諸侯備聞此言。——《左傳·成公十三年》備極歡洽。

——《廣東軍務記》備極護愛。——《聊齋誌異·促織。

5. 帶“盡”字的文言文

①完;完盡;完了。《赤壁賦》:“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②全部用出。《寡人之於國也》:“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使……完盡;竭盡;用盡。《黔之驢》:“斷其喉,盡其肉。”《諫太宗十思疏》:“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

③完結;消亡。《捕蛇者說》:“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促織》:“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④盡頭。《赤壁之戰》:“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⑤達到頂點;窮極。《張衡傳》:“妙盡璇機之正。”

⑥全部;全都。《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⑦極端;最。《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

⑧同“進”,進行。《邵公諫厲王弭謗》:“近臣盡規。”

①盡量;盡可能。《禮記·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後。”

②任憑;任隨。武衍《宮詞》:“惟有落紅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