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李白的詩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李白的詩

(壹)李白的詩歌,張揚著狂放不羈的個性風采,綻放著超然獨立的人格魅力。

李白自稱“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與韓荊州書》)。在《流夜郎贈辛判官》中述說著“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的往事,透露著“氣岸遙淩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的狂放之氣。李白骨子裏始終有壹種孤傲自信,不輸他人的人格魅力。他恃才傲物,“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州”(《江上吟》)。

李白的《古風?其十二》: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昭昭嚴子陵,垂釣滄波間。身將客星隱,心與浮雲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清風灑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

詩中以松柏的孤直和嚴子陵的不慕榮利、熱愛自由為喻,抒發了自己剛直獨立的情懷。

(二)李白的詩歌,洋溢著建功立業、奮發向上的豪情壯誌,也流露了懷才不遇、備受壓抑的悲憤和苦悶。

李白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欲以“三十萬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憧憬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的人生理想。他的“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旁”(《贈衛尉張卿》)是何等的瀟灑!“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卻抒發了詩人備受壓抑、誌不得抒的情緒,又是何等的悲憤!“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雲》),卻又是壹種釋懷的境界!

(三)李白的詩歌,深情地描繪了祖國壯麗的山河,抒發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廬山謠》),“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望天門山》),“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裏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這些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句,氣勢雄壯,意境開闊,動人心魄!宛如壹幅幅壯麗的山水畫。

(四)李白的詩歌,浸透著鄉情、友情、親情的溫暖,寫得極為真切感人。

《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是壹首旅人思鄉之詩。感情豁達開朗、壹瀉無余,既寫了主人的盛情,又融入淡淡的鄉愁,自然無痕卻詩味雋永。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中流溢著真摯的友情,用筆輕松,卻情深意濃。自是,“桃花潭水”就成為描寫友誼情深的常用詞。

《寄東魯二稚子》:“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詩中浸透著對兒女的濃濃思念之情,情感濃烈,讀來撼人心魄。

(五)李白詩歌的蔑視權貴和關註民生的精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表現出了李白蔑視權貴的錚錚骨氣!“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去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古風》其二十四),則對權貴的豪奢與小人得勢的飛揚跋扈進行了無情地諷刺,把他們比同殘害人民的強盜,同時也暗刺了最高統治者不辨“堯與跖”的荒唐與暗昧無知。

《 子夜吳歌》:“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靜謐的月色下,千家萬戶的搗衣聲中透親人離別的痛楚;颯颯秋風裏,寄托著對戍邊親人的思念深情,誦來令人怦然心動。

此外,如“落筆沈痛,含意深遠,李詩之近杜者”(《唐宋詩醇》)的《丁都護歌》,則寫出了纖夫之苦,令人為纖夫淒切哀怨的艱辛生活幾不忍卒讀。

二、李白詩歌的藝術分析

李白是盛唐詩人中藝術個性最為鮮明的壹位。他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又暴發強烈的感情,是他抒情方式的鮮明特色。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貫穿著奔放的氣勢;他的詩歌想象奇特、變幻莫測,常常發想無端,帶有隨意生發的狂放精神;他的詩歌創作打破了壹切固有的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任隨情性之所至而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詩歌意象廣闊,意境優美,語言聲色駢臻,流麗生輝,藝術成就極高,被宋人李~許為“風騷之極致,不在屈原之下”(《師友記聞》)。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李白的《憶秦娥》:“太白純以氣象勝。”此語亦可評其詩。

(壹)李白詩歌的宏大氣勢。

李白天賦極高且頗為自負,其胸多風雲氣。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側重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講究縱橫馳騁、壹氣呵成,多具以氣奪人的特點。故其詩寫得氣勢非凡,場面宏大。

《上李邕》詩:“大鵬壹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頗為自負,氣勢不凡。

如《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戲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在詩篇開首以黃河奔騰天際而來的氣勢起興,繼而抒發了人生苦短的悲愁,但這種“悲愁”稍縱即逝,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豪壯氣概所淹沒,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詩中使用誇張手法以表現豪邁詩情,感情充實而深厚,深潛於酒話中的郁怒情緒如洶湧波濤,極有氣勢。全詩如大河奔流,有氣勢,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

再如《行路難三首》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_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

全詩從語調到氣勢,皆是李白式的。李白運用大量的誇張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形成磅礴的氣勢。

(二)李白詩歌奇特、豐富的想象。

李白詩歌的宏大氣勢,源於他飛騰天地古今的奇特想象。李白的想象,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常隨情思的流動而變化萬狀;李白的想象,縱橫變幻,離奇惝恍,跌宕無跡,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李白的想象,想落天外,奇之又奇,虛實莫辨,常以筆勢的大開大合,緊扣動讀者心弦。

《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之壹,表現了他豐富的奇特想象和驚人的藝術技巧――

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y,f崖轉石萬壑雷。……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詩人以豐富的想象,誇張的筆法,可謂極寫蜀地山川的雄偉壯麗和驚奇險絕,整篇詩作飛騰著神奇瑰麗的想象,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和豪邁氣魄,想象奇譎瑰偉,非常人所及,千百年來為人傳誦。

李白對明月情有獨鐘,對明月的想象尤為奇特。“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生動地表現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想像新穎而奇特,不落俗套。

(三)李白詩歌的獨特意象。

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那些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特別能夠引起他的興趣。李白將它們置於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瑰偉的獨特意象。江河、高山、大鵬、鳳鳥、日月等均出現於其詩中。

如《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境,雲生結海樓。”意象極為壯闊,非同凡響。又如《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壯美的意象組合,給人壹種崇高感,增強了詩作的感染力。 在《臨路歌》中:“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以鵬自喻,感慨蒼涼。詩人還借鳳鳥明誌:“鳳饑不啄粟,所食唯瑯軒。焉能與群雞,刺蹙爭壹餐。”(《古風五十九首?其四十》)表明了詩人甘居清流,不隨濁波浮沈的高潔誌向。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明月”、“鮮花”、“我”的意象構成壹幅圖畫,成為深沈的孤獨的象征,並貫穿全詩。全詩想象奇特,以樂寫哀,以曠達抒悲郁,別有壹番風味。

(四)李白詩歌的優美意境。

李白詩歌的美豐富多彩。他的詩不獨雄奇瑰偉的壯美氣勢,也有自然明快的優美情韻,這尤其體現在他那隨意興發、頗多神來之筆的絕句中。“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這是寫片刻超然意趣的興到佳作,壹人獨坐時的寂寞心情與寂靜的山景忽然冥會相合,人與山景剎那間靈性相通,物我偕忘,渾然合壹,意境優美,情味雋永。

如《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夜中笛聲悠揚,蕩漾起盎然春意;忽又以曲中折柳,而頓生故園鄉情。詩中有畫,畫中見景,景中生情,情景相合,意韻悠悠。

再如《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別情離意,寫得深切意濃,境界開闊、疏朗。“青山”、“白水”、“浮雲”、“落日”,伴以“蕭蕭”“馬鳴”,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

(五)李白詩歌的清新俊逸風神。

李白的詩歌,境界清新而內蘊飄逸瀟灑的風神。他的爽朗性格、自由自適的氣度以及大手筆的才情,形成了他詩歌的清新俊逸的情韻風神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借景抒情,意韻高逸,寄慨遙深,用筆渾然天成。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

“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這些詩作,多寫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興到神會的片刻情思,多屬壹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現了大自然的美和極富詩情的神趣,靈感新奇,壹氣流貫,頗具俊逸風神和爽朗情韻,流溢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美,非大手筆不能如此也!

(六)李白詩歌語言的平易自然風格

李白在吸取前人詩歌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他詩歌語言的獨特風格,具有通俗平易、簡潔明快的特點。他的詩歌語言,不但明朗含蓄、通俗精煉,而且清新明麗、珠圓玉潤,具芙蓉出水之美。杜甫在《春日李白》中說:“白也詩無敵,飄然詩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清新”、“俊逸”正是對李白詩歌語言兩種主要風格的精確概括。

如《上三峽》:“……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詩句取諸民歌,語言明朗流轉、平白自然,但意韻深厚。

如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言明白如話,樸拙無華。但取景、造境、生意、用語皆自然、清新,淡而有味。

《清平調詞三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壹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檻桿。

這三首詩系李白供奉翰林時所作。雖屬應制之作,然造境用語頗顯功夫。詩句中“群玉山”、“瑤臺”、“凝香”、“露華”、“沈香亭”等用語清新流暢,意境優美華贍,構成的意象雍容豐腴,讀來齒頰生香。

三、李白詩歌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李白是盛唐時期的壹代驕子,他壹出現便震驚了詩壇。他以氣挾風雷的大手筆之作,在當時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被許為奇才,享有崇高的聲譽和地位,時人稱之“自三代已來,風騷之後,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壹人”[5](《李太白全集?草堂集序》),此言不虛!李白的詩歌千百年來為人傳誦,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壹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杜甫曾在《夢李白》詩中以“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詩句對李白詩歌予以極高的評價,指出其不朽地位;唐文宗曾下詔“以白歌詩,斐f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新唐書?李白傳》)。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光彩四溢的人格魅力無人能及,他的詩歌對後世有著巨大的影響。他詩歌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曾經吸引過無數士人;他詩歌中包蘊的變幻莫測的想象、吞吐山河的氣勢、豪放飄逸的風格、清水芙蓉的詩美,對後代詩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蘇軾、陸遊等詩歌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響。由於李白以才力和氣質寫詩,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嚴羽《滄浪詩話》),其詩風是常人無法學習的。在詩歌史上,李白是壹位曠世奇才,有著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對李白由衷地贊譽道:“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汨沒壹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指出了李白詩歌的藝術魅力並預言了其詩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李白的詩歌對中晚唐的詩壇有著巨大影響。韓愈、孟郊、李賀、李益、杜牧等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影響――“退之七言古絕有絕似太白處”(馮馬位《秋窗隨筆》);”賀詩乃李白樂府中出,瑰奇譎怪則似之,秀逸天拔則不及也”(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淡蕩耳”(陸時雍《詩境總論》)。至宋代的歐陽修、蘇舜欽、王令、蘇軾、陸遊、辛棄疾等都對李白的詩歌給予高度的評價。如歐陽修“於李白而甚賞愛”(劉《中山詩話》);蘇軾“晚學李白,至其得意,則似之矣。然失於粗,以其得之易也”。(陳師道《後山詩話》)。即使對李白有所批評的朱熹,卻也公正指出“作詩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經。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蘇黃以次諸家詩”[4](《朱子語類》卷第140)。至明清的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等,也都深受李白詩的影響,從而使浪漫、豪放、俊爽的詩風得到不斷地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