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德賢的詩句

關於德賢的詩句

1.德賢可否作為壹個詞使用

德賢:1.善良的德行。

2.指有美德的人。 3.賢惠,有美德。

德賢應該就是出自這裏這是壹個美好的詞可以作為壹個詞使用在詩中也可以用惟賢惟德 可以服人 ——就《三國演義》論劉備的政治品格 內容提要劉備是三國時期在人品與用人兩方面都與當時的任何壹個從政者相異的政治家。本文以劉備留給其子劉禪遺訓中的“惟賢惟德,可以服人”為題,就其人品和用人兩方面論述劉備的政治品格,從而提示其由小手工業者直至蜀漢政權開國皇帝的真正原因。

本文引論部分以“劉備為何能從販屨織席小輩做到蜀漢政權的開國皇帝?”的問題開篇,引出中心論點:“劉備這所以能贏得壹分天下、成就鼎峙之業,靠的就是他的優秀人品和傑出的用人之道”。本論部分先論劉備人品:以“攜民大撤退”為例論述其“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提示其寬政愛民的政治品格;以“不乘人之危獲取荊州”為例論述其“不以小利而棄大義”的恪守信義的可貴人品。

再論劉備的用人之道:以誠等人,至情至性(以“三顧茅廬”為例);知人善任,用而不疑(以信任倚重諸葛亮等事為例);任人唯能,不講私情(以提拔魏延等事為例);寬厚仁慈,處事公正(以處理黃權降魏壹事為例)。最後論述劉備有膽有識,謀略過人,有著壹個成大事者的胸懷和氣度(以“後園種菜”等事為例)。

結論部分提示劉備的政治信仰——賢德,指出劉備的為政之道在今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劉備 人品 用人之道 賢德 劉備為何能從販屨織席小輩做到蜀漢政權的開國皇帝?這實在是壹個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問題。

劉備的天下真的是他哭出來的嗎?可歷史上的劉備是“喜怒不形於色”,從來不哭的。又有人說劉備本無智謀,他之所以能成就大事,功勞全屬他膝下的謀臣武將。

如果真是這樣,當時眾多的豪傑俊士又為什麽都能紛紜聚集在他的麾下而為其效力並自始至終忠貞不改呢?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作者羅貫中在當時“尊劉貶曹”的文化思潮影響下完成的。小說在反映三國時期軍事、政治鬥爭情況的同時,對當時壹大批風雲人物進行了著力刻畫和描寫,劉備就是其中之壹。

雖然作者對劉備的刻寫帶有美化和虛構成分,但文中寫及的與劉備相關的壹些事情絕大多數都是史實的藝術再現。因此,筆者認為如果對小說中劉備的其人其事加以探究和評說,也能還歷史上劉備的壹個本來面貌。

劉備誠然不是三國時期壹位合格的軍事家,但壹定是三國時期壹位優秀的政治家。 《三國誌》作者陳壽曾如此評價齊備:“劉備弘毅寬厚,知人下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這話是十分中肯的。起事於貧寒之家的劉備之所以能贏得壹分天下,成就鼎峙之業,靠的正是他的優秀人品和傑出的用人之道。

而劉備和人品及其在用人方面的表現和作風作為能充分體現其政治品格的兩個方面,以恰恰是劉備作為壹個政治家而不同於當時任何壹個從政者的兩個最顯著的標誌。 歷史上的劉備是心系百姓,寬仁愛民的。

漢末國家動亂,百姓受盡戰亂之苦,田園荒蕪,衣食無著。劉備當平原相時,曾將府中財物舍給百姓民度饑荒,而自己在府裏跟“士之以下者”(即壹般辦事人員)同席同食,無所挑揀,贏得了眾人的尊敬和愛戴,當時就有許多人歸附他。

《三國演義》中也多次寫及劉備類似的愛民惜民之舉。最典型的是劉備攜民大撤退之時。

劉備攜民由樊城經襄陽向江陵大撤退是壹個史實,最能體現劉備的民本思想。曹操為雪新野兵敗之恨,親率大軍進攻劉備駐地樊城。

劉備不肯降曹,又恐曹操屠城,在兵微勢弱的情況下決定棄樊城,攜民渡江到襄陽暫避(時劉表子劉琮在襄陽)。在渡江時,當劉備看到眾百姓“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的紛亂擁擠的場景時,哭著說:“為吾壹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

然行至襄陽城又遇戰亂,只得又望江陵而走。這時加上從襄陽城乘亂逃出的百姓,跟隨劉備的百姓已有十多萬。

劉備帶領著這支龐大的隊伍撤退,每天只能走十多裏。當時手下都勸劉備:“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然而劉備卻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相隨百姓聽後無不感動。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是由於劉備寬仁愛民,仁德廣布,所作所為深得民心,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戴,他欲開創的王霸之業才有了堅實的基礎。“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的董卓死後,不僅“看屍軍士以火置其臍中為燈”,而且“百姓過者,莫不手擲其頭,足踐其屍”。

這是為何?這是因為董卓生前大肆蹂躪民眾,塗炭生靈,人民恨他啊! 人品既是任何壹個人的處世之道,也是任何壹個政治家的立身之本。起事之初,皇室宗親出身固然為劉備在樹立威望,招徠人才方面起了不小作用(當時儒家正統思想正根深蒂固)。

但若無好的人品,劉備也必定只是壹個無所作為的碌碌之輩。 荊州因其地理位置而極具戰略地位。

對於劉備來說,只有獲取荊州,才有入主蜀中,從而建立起穩固政權的可能。其實早在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之時,荊州就被諸葛亮為其定為爭霸圖強的首要目標。

而在這之後劉備也有三次獲取荊州的機會。首先壹次是在。

2.表示賢德的古詩詞

憶昔

唐 杜甫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壹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 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 灑血江漢身衰疾。

3.關於德的古詩詞

《論語.裏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修務訓》

公正無私,壹言而萬民齊.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關於道義的詩句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壹件好事,心中泰然;行壹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壹兇壹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5.跟賢有關的詩句

《執契靜三邊》李世民

執契靜三邊,持衡臨萬姓。

玉彩輝關燭,金華流日鏡。

無為宇宙清,有美璇璣正。

皎佩星連景,飄衣雲結慶。

戢武耀七德,升文輝九功。

煙波澄舊碧,塵火息前紅。

霜野韜蓮劍,關城罷月弓。

錢綴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銷蔥嶺雪,縠盡流沙霧。

秋駕轉兢懷,春冰彌軫慮。

書絕龍庭羽,烽休鳳穴戍。

衣宵寢二難,食旰餐三懼。

翦暴興先廢,除兇存昔亡。

圓蓋歸天壤,方輿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雙河沼帝鄉。

循躬思勵己,撫俗愧時康。

元首佇鹽梅,股肱惟輔弼。

羽賢崆嶺四,翼聖襄城七。

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

已知隆至道,***歡區宇壹。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李世民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6.帶仕賢的詩句

《送林推官》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仕泉壹郡***稱賢,今仕於漳想亦然。

非有珠犀堪自獻,若無梔蠟可為研。

惡貪泉水平生潔,缺相輪尖早晚圓。

若是尚書問村叟,衰殘恰似掛冠年。

《還潁川》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昔賢仕不遇,避世遊金馬。

嗟我獨何為,不容在田野。

欹區寄汝南,落泊反長社。

東西俱畏人,何適可安者。

故廬已荊榛,遺跡但松檟。

頹齡迫衰暮,舊物壹已舍。

安能為妻孥,辛苦問田舍。

平生事瞿曇,心外知皆假。

歸休得溟渤,坐受百川瀉。

何人實造物,未聽相陶冶。

《梅林八景總詠》

年代: 宋 作者: 葉夢鼎

黃墩巨海通昌國,花園大路連西域。

九頃農歌樂豐年,赤山牧唱喧朝夕。

羅溪流水出通潮,仕岆高山古賢跡。

方寺鐘聲育善音,桃源擊鼓評民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