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老鼠嫁女兒小班教案

老鼠嫁女兒小班教案

 作為壹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老鼠嫁女兒小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欣賞民間童謠《老鼠嫁女兒》及其相關的藝術作品,感受傳統藝術的美。

 2、體驗詩歌幽默的風格,理解詩歌的內涵。

 3、樂意參與學習活動。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老鼠頭飾、《老鼠嫁女兒》動畫片,圓舞板人手壹份、表演道具等。

  活動過程:

 壹、感受氣氛,猜想新娘

 1、出示轎子。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壹段很好聽的音樂,請妳們仔細聽,(放音樂)。聽了這個音樂妳想到了什麽?這是結婚時用的壹段喜慶的音樂,今天有位新娘要出嫁(出示轎子)。猜壹猜轎子裏的新娘會是誰呢?

 2、出示老鼠新娘。

 師:看壹看到底新娘是誰。(出示新娘:"是我漂亮的老鼠新娘")是誰呀?老鼠女兒要出嫁。這麽漂亮的鼠新娘,她的新郎會是誰呢?

 二、出謀劃策,挑選新郎

 1、師:小朋友講了這麽多,到底誰是新郎呢?老鼠爸爸說:"誰最厲害就嫁給他。"鼠爸爸怎麽說的呀?那鼠爸爸會覺得誰最厲害,他會去找誰呢?

 2、讓我們壹起來看壹段動畫片。

 師:鼠爸爸都到底找了誰呢?最後鼠爸爸找了誰?為什麽?

 三、完整欣賞,學習童謠,感受幽默的風格

 1、看課件完整欣賞。

 師:在動畫片裏其實還藏著壹首很好聽的詩歌《老鼠嫁女兒》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師:鼠爸爸第壹個找的是誰?(太陽)太陽是怎麽說的?

 鼠爸爸接著又找了誰?(烏雲)烏雲是怎麽說的?

 鼠爸爸接著又找了誰?(大風)大風是怎麽說的?

 鼠爸爸接著又找了誰?(圍墻)圍墻是怎麽說的?

 師:太陽怕烏雲,烏雲怕大風,大風怕圍墻,圍墻怕老鼠,老鼠怕誰呀?(貓咪)鼠爸爸樂得笑哈哈:"原來貓咪最厲害,女兒應當嫁給他!"鼠爸爸好開心,找到了最厲害的新郎了。哩哩啦,哩哩啦......敲鑼鼓,吹喇叭,老鼠女兒坐花轎,壹擡擡到貓咪家。

 師:鼠新娘到了貓咪家後會發生什麽事情呢?(幼兒回答)天那,他們的做法對不對啊?為什麽?

 3、妳覺得這首詩歌有趣嗎?,讓我們壹起來說說這首有趣的詩歌。(幼兒邊看課件邊跟著朗讀)

 4、分角色朗誦詩歌5、師:拿出圓舞板有節奏的念念這個有趣的民謠吧。(站起來念)

 四、理解童謠的內涵

 1、師:老鼠爸爸,媽媽聽到女兒被貓吃了,他們會怎樣?(會哭,會很傷心)為什麽他們會非常傷心呢?因為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老鼠爸爸媽媽為什麽還要把女兒嫁給貓呢?(因為他們太糊塗)是不是最厲害的人就壹定能當新郎呢?

 2、小結:這首民謠所蘊涵的真正的寓意是由於老鼠會偷人們的食物,是個壞東西,所以人們想盡辦法趕走它、消滅它,就編了這麽壹首有趣的詩歌。壹個是嘲笑老鼠爸爸愚蠢,另壹個是最好老鼠都讓貓吃掉。

 五、表演老鼠嫁女兒的場景

  活動反思:

 《老鼠嫁女》這個故事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與我們以前聽過的“老鼠娶親”很相似,老鼠村長找女婿,以及尋找過程中出現的壹物降壹物的情節,故事畫面具有濃郁的“中國風”,且其中的語言朗朗上口,蘊涵了很多中國的習俗。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理解事物間壹物降壹物的關系。難點是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壹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主要是通過故事培養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我在講《老鼠嫁女》的時候,先讓孩子通過多媒體看了課件,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對故事情節有大致的了解。再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回顧故事具體內容。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提出了“太陽”、“烏雲”、、“圍墻”、“老鼠”並且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指導幼兒分析他們之間的關系。最後讓幼兒跟老師看著幻燈片圖片的提示完整講述故事,培養他們連貫說故事情節的'能力。

 本堂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活動中,我註重發揮幼兒主體地位,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語言表述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表達。

 對於這個活動,我認為還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1、因為本活動是我們課題活動中的壹個故事,要體現民間故事的特點,壹開始的壹個動畫片就要給人壹種民間氣息,可以做成民間氣息濃郁的剪紙動畫片的效果,這樣給人的視覺沖擊會更好。讓人壹看就知道是講述的壹個民間故事,是通過民間故事的教學,讓孩子受到壹定的啟發,獲得壹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師的提問要有效。提問應簡潔、明了,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感染力。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每壹次提問與回應,讓幼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真正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應該是在精心預設的同時,靈活的生成與調整。也只有在有準備的調整中,幼兒的經驗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師在活動前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已有經驗,考慮孩子可能出現的回答或問題,進而又預設了第二層次的提問,即我們所說的追問。所以,我覺得,老師的提問應該落腳在對孩子的關註、了解,在活動前要多想、多思考!

 3、活動形式上還可以活躍壹些,如增添壹些遊戲表演等,這樣會讓孩子更有興趣的去學習,不至於整堂課都是老師在問,幼兒在答,顯得有點枯燥。

 總之,這個“有點古代的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濃郁的中國民俗民風,還為孩子養成“尊重別人、悅納自己”的良好品格奠定了認識基礎。對大班孩子來說,這是次不可或缺的學習。同時也讓我認識到:好聽、好玩的故事不壹定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而是近在我們身邊觸手可及之處,我們缺少的,只是靜靜地去解讀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