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重音。 為了突出或強調句中主要思想所讀的重音叫邏輯重音。邏輯重音有區分性重音和對比性重音。
①區分性重音。同樣壹句話,重音位置不同,意義也會有所區別。例如:
我請妳跳舞。(請者不是別人) 我請妳跳舞(給面子吧?)
我請妳跳舞。(不請別人) 我請妳跳舞。(不是請妳唱歌)
②對比性重音。例如:
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不是從我這兒流到妳那兒去的。
2.常用的重音表達方式
加重音量法 ,即把重音讀得重壹些、響亮壹些。例如: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拖長音節法 ,如“周—總—理,您—在—哪—裏?”
壹字壹頓法 ,即在要強調的字詞前作必要的頓歇,使其語言更加清晰有力,深摯感人。如《讀書人是幸福人》:“世間有諸多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權利的不平等,而閱讀能力的擁有或喪失卻體現為精 神 的 不 平 等。”
誇大調值法 ,把強調的字詞讀得誇張壹些,壹達到渲染的效果。如《國家榮譽感》:“在和平年代,唯有這種國家之間大規模對抗性的大賽,才可以喚起那種遙遠而神聖的情感,那就是:為 祖國 而 戰 !”
重音輕讀法 ,即把要強調的字、詞或句子減小音量,拖長音節,同時加重氣息。常用來渲染意境,表達深沈凝重、含蓄內向或欣喜愛慕的感情,聽起來語輕音弱,而產生的效果如沈雷從心底滾出。例如:“漓江的水真靜啊……”又如“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實搖搖欲墜呢!”
重音並非都是加重聲音,還可以用快慢、強弱、高低、虛實、停連等多種方法來達到強調,常見到的有如下幾種:
①弱中加強。例如:“很早很早以前,貓並不吃老鼠。”
②低中見高。例如:“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③快中顯慢。例如:“園子裏,田野裏,瞧去,壹大片壹大片滿是的。”(“滿”字放慢速度,讓人感到看不過來。)
④虛中有實。例如:“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⑤連中有停。例如:“來去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在要強調的此前略微停頓壹下,起突出強調的作用。)
課不能停 (臺灣)劉墉
紐約的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睜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吸入冰冷的雪花。有時前壹天晚上還是壹片晴朗,第二天拉開窗簾,卻已經積雪盈尺,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商店常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通過廣播,宣布停課。但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學,仍然開放。只見黃色的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孩子,老師則壹大早就口中噴著熱氣,鏟去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麽令人驚訝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黴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人,反應全壹樣——先是怒氣沖沖地責問,然後滿口道歉,最後笑容滿面地掛上電話。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在紐約有許多百萬富翁,但也有不少貧困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裏免費的中飯,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課壹天,窮孩子就受壹天凍,挨壹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苦壹點兒,也不能停課。//
或許有家長會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在家裏,讓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呢?學校的答復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到他們是在接受救濟,因為施舍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三)語氣(語調)
語氣是指壹句話中能夠表達說話人感情和態度的聲音形式。語調是語氣外在的快慢、高低、長短、強弱、虛實等各種聲音形式的總和。語氣是通過語調表現的。
語調常見的有以下四種類型:
1. 高升調“↗”。 壹般用來表達疑問、驚異、喜悅、興奮、號召、鼓動、設問、反問、呼喚等語氣。這種語調表現為句子開頭低、句尾明顯升高。常用於壹般疑問句、反問句以及句子尚未終結時中間停頓處,或出現在長句中前半句。例如:
《堅守妳的高貴》:“作為壹個人,萊伊恩無疑非常偉大,這種偉大表現在他始終恪守著自己的原則,給高貴的心靈壹個美麗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辦法抵達勝利。”
①難道妳就不想到它的質樸、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反問)
②這是給我的?↗(疑問)
③王老師!王老師!↗(呼喚)
④啊!↗妳考了壹百分!↗(驚異)
⑤同學們!這場球我們打贏了!↗(喜悅興奮)
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意思未完)
另外,在人的思想情緒中含有憤怒、急躁、高興、激動,即感情比較強烈的`情況下,都會引起語氣的上升。
2. 低降調(↘)。 壹般用來表示肯定、請求、感嘆、祝願等語氣。語調表現為句子開頭高、句尾明顯降低。降抑調壹般是半降調,加重語氣時必須用全降調。常用於壹般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以及近距離對話等。如《第壹場雪》:這是入冬以來,膠東半島上第壹場雪。
①魚姑娘,妳做做好事吧!↘(請求)
②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表肯定,半降稍抑)
③王木匠可真是壹把好手啊!↘(表感嘆語氣,全降)
④偉大祖國,願妳永遠如日之升!↘(表祝願,半降稍抑)
另外,在情緒比較穩定、誠懇、耐心、沈重時,語氣都會出現下降的趨勢。例如: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戴著白花,↘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3. 平直調(→)。 壹般用來表示莊重、嚴肅、平淡等語氣,語調表現為平直舒緩。敘述或說明的句子多用平直調。
例如《天才的造就》:“在裏約熱內盧的壹個貧民窟裏,有壹個男孩子,他非常喜歡足球,可是又買不起,於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裏揀來的椰子殼。”
又如《朋友和其他》:“朋友新燙了個頭,不敢回家見母親,恐怕驚駭了老人家,卻歡天喜地地來見我們,老朋友頗能以壹種趣味性的眼光欣賞這個改變。”
①想從我這裏發洋財,是想錯了。(鄙視、冷淡)
②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莊重、嚴肅)
4. 曲折調(~)。 壹般用來表達諷刺、含蓄或煩躁、輕薄、厭惡、懷疑、意外等語氣,這種語調大都先降後升或先升後降,句子語勢有抑揚升降的曲折變化,呈波浪式,多在表達特殊感情時出現。它不像其它句調多表現在句末,而是根據需要出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例如《海燕》:“這些海鴨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戰鬥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①好個“友邦人士”,⌒是些什麽東西!⌒
②妳說呀!⌒妳倒是說話呀!⌒
③妳是班長,﹀妳不能死。(諷刺)
(四)節奏
語言的節奏就是指語音的徐疾、高低、長短、抑揚、輕重、虛實及音色的異同等對立因素,在壹定時間內有規律地回環交替往復的聲音組合形式。
朗讀節奏的類型分為6種:
輕快型:語調多揚少抑,語音多輕少重,語句多連少停,語流輕快活潑,多表示歡快、欣喜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春》。
低沈型:語調壓抑,語音沈重,停頓多而長,音色偏暗,語流沈緩,多表示悲痛、感傷的情感。如《賣火柴的小女孩》。
凝重型:語調多抑少揚,語音多重少輕,語句多停少連,語流平穩凝重,多表示嚴肅、沈思的情感。如《最後壹課》、《背影》。
舒緩型:語調多揚少抑,語音清朗而柔和,氣息暢達,語流舒展,多表達平靜、舒展的心情。如《海上的日出》、《濟南的冬天》。
緊張型:語調多揚少抑,語音多重少輕,語氣強而短促,語流速度較快,多表達緊急、激動、氣氛的情緒。如《最後壹次講演》。
高亢型:語調高揚,語音響亮,語句連貫,語流暢達,常用來表現熱烈、豪放、激昂、雄渾的氣勢。如《白楊禮贊》、《海燕》。
事實上,壹篇作品並不是壹種節奏壹貫到底,而是以某種類型為主,滲入其他類型,既表現了節奏的具體性,有表現了節奏的豐富性。
節奏的轉換方法:
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欲輕先重,欲重先輕:
(五)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語言的快慢,它是體現語音節奏,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國家語委新編《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指出:“普通話的正常語速為中速,大約每分鐘240個音節左右。大致在150-300個音節之間浮動。”每分鐘高於或低於240個音節的分別為快速和慢速。
壹般說來,快速,多表示熱烈、急迫、歡快等場合情緒;慢速,多表示安閑、平靜、沈重、失望、傷痛、舒緩、悠遠等場合情緒。在朗讀、朗誦中,為了“壯文勢、廣文義”,有的則選用急促快當的語速來表現,猶如鐵騎突出,玉盤傾珠,疾風暴雨,飛瀑急流,緊逼當中讓人難以喘過氣息,有著壹氣呵成痛快淋漓的語勢,即傳統所說的“貫口”。有的為了抒情或強調,常采用慢速表現方法,猶如麗日白雲,和煦春風,使人心境澄碧高遠;或猶如鐵帚慢施,戰鼓悶敲,使人心底震顫沈重。
語速的快慢應根據作品內容的變化而變換。通常,說明敘述的內容,緊張急劇的形勢,激動難抑的心情,用快速表達;抒情議論的內容,幽靜嚴肅的環境,平靜坦然或沈痛的心情,用慢速表達。例如:在朗讀都德的《最後壹課》時,起頭的節拍比較緩慢。因為小弗朗士遲到了怕挨罵,他想逃學。要不要去上學,他還在猶豫。但他最後還是急急忙忙到學校去了。當讀到:“……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裏”時,節拍稍加快,以表達出他焦急的心情。在回憶“平常日子”的情景時,還是用較快的節拍朗讀“……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背書啦……”,把平時課堂上亂糟糟的情景再現出來,與今天“最後壹課”法語課形成強烈的對比。可當讀到韓麥爾先生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壹次給妳們上課了”時,節拍便開始變慢。
掌握語速的變化,還要註意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強而不濁(不聲嘶力竭),弱而不薄。總之,在朗讀或朗誦中,要從作品思想內容實際出發,掌握快慢的相互配合及自然轉化,保證口語風格的協調統壹,以增強朗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