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壹般是整首詩歌的靈魂,需要仔細提煉.也可以是詩歌內在的主線,類似小說的主體思想.當然,詩歌的題目也可以是壹個簡單的代號而已,那是對於詩歌內容相對比較豐富的而言,在這裏,並不提倡把詩歌的題目代號化.
第二:詩歌的長度
總體說來,詩歌的長度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長,長到幾時行乃至幾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幾行,甚至幾個字.但是,詩歌本身有壹定的語言張力在裏面,要根據語言的張力而定,不可肆意縮短和延長.要根據詩歌的語言的張力來定,不能過火,也不可不足,這兩者都不是好的選擇.
第三:詩歌的立意
詩歌本身可以無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據語言和技巧來定是否需要立意.嚴格的來說,詩歌的立意同小說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參考小說的立意來給詩歌立意.詩歌的立意不象小說那樣要求嚴格,詩歌的立意僅僅是壹條線索而已,如果要具體的說詩歌的立意是沒有辦法講清楚的,因為詩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可能談到寫成什麽理論性教材.具體的說,詩歌的立意是壹個瞬間的事情,腦子中形成詩歌的句子的時候,立意已經產生,可能產生的僅僅是幾個字或者幾個詞,但是,立意跟隨的就是這幾個字或者詞產生.
要是非得將立意說明白的話,可以參考小說的立意去定;但是,還要根據詩歌的題目來定,詩歌的題目本身就是詩歌要圍繞的中心,所以,壹個詩歌的題目可以簡單的認為是詩歌的立意所在.
第四:詩歌的語言
詩歌的語言運用相當復雜,在這裏僅僅講幾個重點.詩歌的語言要求精煉而且要有張力,就是所謂的短小精悍.掌握語言的火候.所謂語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詩歌的本身對於語言的要求,不能過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將主旨壓縮,不可萎靡的沮喪.要有內在的音樂感.音樂感,就是寫出來的壹首詩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詩歌用唱的形式唱出來,要語言優美,精煉,不能拖沓,嚴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帶水.壹首好詩是可以直接譜曲,可以直接讓歌手唱出來的.要有內在的張力.張力就是詩歌的彈性,象小說的語言的彈性壹樣,不可太長,也不可太短,至於詩歌的長短,要根據詩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如果講詩歌比喻成河流的話,這條河流無論怎麽流,始終在河岸裏面流動,始終不會象兩岸泛濫.散文則不然,妳可以將兩岸完全淹沒,也可以只在河岸裏流淌,這個就是詩歌和散文的相對的區別.所以,詩歌就是壹條河流,壹條從不泛濫的河流.
第五:詩歌的技巧
詩歌的技巧是最復雜的事情了,但是,總體上來說,詩歌和其他文體的寫作基本都要經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
1,意識流階段,也就是純意識的流動性創作,腦子中想到什麽就寫什麽,壹種沒有章程的寫法.
2,運用各種技巧,提綱契領階段,也就是根據自己的寫作的意圖、構思和立意去選擇自己適合的寫法去創作,壹般搞寫作的人可以從當中看出其寫作的意圖,和明確的主線,以及準確的立意,是壹種循規蹈矩的類似在道路上面看著路標前行的創作階段.
3,無我的階段,也就是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綱已經可以進行創作,類似技巧跟著妳在走的階段,類似在天空自由飛翔的階段性創作,已經把各種的技巧融會貫通,不需要再去找什麽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來的階段.
但是,無論哪個階段都離不開技巧這兩個字.但是,詩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體的創作的技巧要相對復雜壹點,不過,與其他文體的技巧也有相通之處.
詩歌的技巧之壹:豐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詩歌創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壹句話說:“妳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可以成為好的小說家,哲理學家,或者政治學家,但是絕不可能成為好的詩人”.這句話很正確,但是,還有壹句話說:“詩歌來自胡說”,當然,詩歌不是在胡說,但是,這也恰恰說明了詩歌的創作的形象性,與詩歌的創作的想像力的體現.
豐富的想像力是詩歌創作者所必須的不能摒棄的技巧之壹,是有重要作用的.
大氣,講的是要有時代氣息,讓讀者感觸到時代的脈搏.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大凡經久不衰的詩歌都有其大氣所在.李杜齊名,為什麽老杜被稱為詩聖,而老李卻只被稱為詩仙呢?因為從杜圃的詩中可以看出壹代大唐的風貌.有劃時代意義.李白放蕩不羈,盡管詩風飄逸,但隨意性大,也就屈居詩仙了.
靈氣,指的是表象與內涵的幻化關系.任何靈魂都要有個軀殼做表象,沒有軀殼,光有靈魂,是不完美的,那會使人看不到,摸不著.所以,靈魂要通過表象來體現;表象要通過靈魂來塑造.哪咤還要有荷花來化身呢,否則靈魂無所依.在詩歌中,靈魂體現了壹種思想,壹種意識.但如何幻化就要全憑個人的悟性了.例如郭小川的《選隊長》:“年輕的團支書競聘生產隊長/手中的規劃圖就是立下的軍令狀/掌聲/掌聲把小村托了起來/托起來/放在他寬闊的肩上.”後數第三句幻化得就相當好.這裏的掌聲代表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