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康叔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譜》等記載,春秋時期康叔的六世孫衛靖伯之孫公石碏,又稱石碏,是衛國的賢臣,有大功於衛國,世為衛大夫。戰國史學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傳》中稱贊石碏說:“石碏,純臣也,惡州籲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石碏在此次變故中表現的大智大勇、大義滅親,為後世君子們所稱道。
石厚的兒子、石碏之孫駘仲,後來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石氏,史稱石氏正宗。
源出二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的公子段,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期宋國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兒子,他的後代都以先祖之字為姓氏,稱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商丘石氏。
源出三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子豐又大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春秋公子譜》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公族後裔有公子豐,是鄭穆公姬子蘭之子,字石癸,在鄭釐公姬惲(姬髡頑)執政時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衛國、齊國。
在公子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大河石氏。
源出四
源於嬴 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石作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石作氏,是秦國早期的貴族世家復姓,原居秦邑(今甘肅天水故秦城)。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壹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語》中稱為石子蜀。石作蜀,字子明,號卓子,冀人(今甘肅天水甘谷十裏鋪鄉)。在石作蜀的故裏,原有石子墓和石子祠,可惜早已荒蕪。
在石作蜀的後裔子孫中,皆以先賢祖姓氏省文簡化為單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三隴石氏。
源出五
源於羯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後趙錄》中記載,在五胡十六國時期,有匈奴別部羯族,其酋帥匐勒改漢族姓名為石勒(公元274~333年),建立了後趙政權,稱後趙高祖,其同族的羯族部落酋長張訇督隨著石勒改姓名為石會。此後,其後裔子孫皆隨先祖改為漢字姓石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上黨、武鄉石氏(攀附者居多)。
四言通用聯
傳載純臣(指石碏大義滅親);
詩歌聖德(指石介著詩抨擊時弊)。
風為世表(指石姓名人石富);
道重人師(指石介的事典)。
七言通用聯
萬古風流傳閥閱;
壹時文章藻滿江關(孫寄龕贈石子韓聯)。
芙蓉仙主耽詩酒;
金谷家聲邁等倫(贈石姓名人聯)。
能視益州同骨肉;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常明(北宋文學家石延年自題聯)。
雪裏松芝奪凡艷;
秋影樓臺悟化機(清代山東按察使石韞玉撰書聯)。
饒雄辯以折衷堪承使命(宋代名士石昌言的事典);
諫義方而善教足為典型(春秋衛國大夫石碏的事典)。
洗廁衣孝從天性(漢代郎中令石建,以孝聞名);
作錦帳富賽王侯(晉代荊州刺史石崇的事典)。
八公同日源流遠;
萬石名家傳世久(“八公同日”,指司馬炎建晉後,爵封功臣,壹天內竟封了八個“公”,其中有大司馬石苞,石姓人對此引以為自豪)。
八言通用聯
父子同朝祿享萬石;
兄弟合德名垂千秋。
父為卿子亦卿相;
兄作刺史弟亦刺史。
傳家有道儀型早垂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