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松、竹經冬不雕,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事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松、竹、梅。
天寒地凍,花木雕零。只有松竹梅這三位“朋友”欣欣向榮,壹派生機。
其實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三位朋友以松為首。因為它從南到北分布最廣,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風吹,林濤吼,峽谷震蕩”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孤松又可以在山巔上淩空獨立,形成“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視覺奇觀。
[編輯本段]竹
竹,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壹些。北京有個《紫竹院》公園,裏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園裏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園”裏,我也種了幾棵,長得不錯,壹年四季窗前總是綠影婆娑,也可算“占盡風情向小園”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經常進入“尋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蕭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樹更得文人青睞。但是竹子有個缺點,就是平時不開花,沒有嬌艷之美。早熟禾科(Poaceae)竹亞科(Bambusoideae)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的通稱。植物學文獻中記載有75屬以上,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青籬竹屬(Arundinaria)的少數幾個種原產於美國南部,在該處沿河岸生長或生長於沼澤地區,形成濃密的竹叢。
竹是高雅、純潔、虛心、有節的象征,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便是它的寫照。古今庭園幾乎無園不竹,居而有竹,則幽簧拂窗,清氣滿院;竹影婆娑,姿態入畫,碧葉經冬不雕,清秀而又瀟灑。古往今來,“不可壹日無此君”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編輯本段]梅
梅花雖然沒有遍布全國,甚至許多北方人沒有親眼見過。但由於歷代文人的“炒作”,已經深入人心。為什麽梅花如今會“位壓群芳”呢?這是由於民族歷史形成的集體潛意識所決定的。許多國畫家在畫梅花時,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樹之上,綻出了朵朵鮮花。
梅花為中國傳統十大名花之壹,姿、色、香、韻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的姿容、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漫天飛雪之際,獨有梅花笑傲嚴寒,破蕊怒放,這是何等的可愛、可貴!
同時也象征著人卓而不群,超凡脫俗的品格.
[編輯本段]松
壹般為常綠喬木,很少為灌木,樹皮多為鱗片狀,葉子針形,花單性,雌雄同株,結球果,卵圓形或圓錐形,有木質的鱗片,木材和樹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濤;松針;松脂;松亭(旁邊有松樹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葉紮成人、鶴、鹿、亭等形狀,作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壹種古扇);松釵(松樹的枝葉);松腴(松脂);松花綠(亦作“松花”、“松綠”。偏黑的深綠色,墨綠);松篁(松樹與竹子)
松樹四季常青,姿態挺拔,葉密生而有層雲簇擁之勢,欹斜層疊,不啻馬遠、劉松年筆意。在萬物蕭疏的隆冬,松樹依舊郁郁蔥蔥,精神抖擻,象征著青春常在和堅強不屈。松樹的品格是國人最為崇拜的。
[編輯本段]三友解釋
(1)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放,因稱“歲寒三友”
蒼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 白樸《朝中措》
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明·無名氏《漁樵閑話》四折
宋代林景熙《霽山集》四《五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篁為歲寒友,”
(2) 歲寒:喻濁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為濁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所謂“歲寒三友”,即將松樹、翠竹、梅花
[編輯本段]歲寒三友的詩
(題畫詩)
陶行知
萬松嶺上松,鼓蕩天風,
震動昆侖第壹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
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
爭取最後五分鐘,百草千花休閑笑,
且待三冬。
蔔算子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墨梅圖題詩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墨竹圖題詩
(清)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壹枝壹葉總關情。
蒼松怪石圖題詩
(清)李方膺
君不見,歲之寒,
何處求芳草。
又不見,松之喬,
青青復矯矯。
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
直幹壯山嶽。秀色無等倫。
飽歷與冰霜,千年方未已。
擁護天闕高且堅,
迥幹春風碧雲裏。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紅梅送福來
江山萬裏如畫 神州四時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來鳥語花香
詠梅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松柏風度
梅竹情操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竹開霜啟翠
梅動雪前春
吾愛松柏梅蘭友
任爾東西南北風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學翠竹到老虛心留勁節
敬蒼松久經風雨不知寒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傳統寓意圖案。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雕,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宋林景熙《霽山集·五雲梅舍記》:“即其居梁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清高宗禦制詩三集也曰:“南宋馬遠有歲寒三友圖。所繪松竹梅。……三友圖在內府。乾隆帝有題詩。”據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這壹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家俱、建築等應用較多。
宋人蘇東坡曾做題畫詩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醜而文”。其後文人常用此三物自喻。後又將石換成松,“松逾霜雪而高潔”,松竹梅就成了固定的組合以喻高風亮節。
相關詞:松竹梅蘭,桃李杏菊
相關[古詩]
松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唐·寒山子)
松門風自掃,瀑布雪難消。(唐·皇甫曾)
蒼蒼松檜陰,曉日露西嶺。(唐·許渾)
松間石上定僧寒,夜半猶溪水聲急。(唐·陸龜蒙)
穿松渡雙澗,宮殿五峰圍。(宋·夏竦)
松風吹茵露,翠濕香裊裊。(宋·蘇軾)
兩廊諸嶽色,九裏亂松聲。(宋·洪適)
應有山神長守護。松風時為掃埃塵。(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笑無風起澗松。(宋·何孫)
竹
好竹連山覺筍香 (宋·蘇軾)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宋·歐陽修)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詩思禪心***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唐·李嘉佑)
修竹萬竿松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拉)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唐·杜甫)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蘇東坡)
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彥)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唐·李涉)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壹蓑煙雨任平生 (宋·蘇軾)
梅
不是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詩)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 (五代·李煜)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宋·盧梅坡)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宋·陸遊)
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壹兩枝 (宋·楊萬裏)
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尋常壹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宋·賀鑄)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宋·盧梅坡)
[編輯本段]歲寒三友其他字體
火星文:歲寒③叐:倯 竹 梅
繁體字:歲寒三友:松 竹 梅
[編輯本段]歲寒三友的對聯
松柏風度
梅竹情操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竹開霜啟翠
梅動雪前春
吾愛松柏梅蘭友
任爾東西南北風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學翠竹到老虛心留勁節
敬蒼松久經風雨不知寒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壹家。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
園栽四物翠竹青松白梅蘭
紅梅傲雪花千樹
青松耐寒葉萬年
青松翠柏迎春至
白雪紅梅送福來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無肉令人瘦
無竹令人俗
不經壹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梅松竹歲寒三友
廉正清為官三要
梅松竹歲寒三友
書畫詩翰苑壹池
松竹梅歲寒三友
日月星碧空壹景
松竹梅歲寒三友
風雅頌文史四精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壹家
寧知霜雪後
獨見松竹心
梅花鐵為骨
綠竹虛作心
風吹竹葉龍擺尾
雨打雞冠鳳盧頭
風搖竹影有聲畫
雨打梅花無字詩
雪裏梅花稱俊傑
霜中菊蕊是英豪
松花漫天千年藥
桐葉滿雲五色香
松陰壹徑白雲濕
花影半簾紅日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