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是什麽意思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是什麽意思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意思是:壹開始聽這個曲子不明白什麽意思,第二次聽的時候就成了曲子裏的人了。曲子中的思念現在還在,但已經看不到當年夢中的人了。

原文詩句: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猶在,不見當年夢中人。

但願還能再入夢,夢裏相思纏綿情。

纏綿繾綣心頭熾,曲終人散早成空。

這並不是壹句古詩,也不是歌詞,而是出自於壹篇公眾號文章,原題目名字叫:音樂故事《後來》。

故事介紹

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妳,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壹旦錯過就不在。

劉若英壹個家喻戶曉的歌手,1970年出生於臺灣,她的音樂總能帶給人***鳴,2000年發表的音樂《後來》更是唱哭了無數人,在演唱會上,劉若英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自己也泣不成聲。

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每個人創作的靈感都來源於自身經歷。劉若英是那種讓人見了很和藹的女人,俗話說就是面善,容易交朋友。可是,往往是這樣的人越容易被傷的更深。熟悉劉若英的朋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奶茶”,持久而芬芳。

劉若英是如何寫出這首《後來》的,她又經歷了怎樣的折磨。

1991年,劉若英遇到了亦師亦友的陳升,陳升是劉若英的老師,兩個人朝夕相處的工作,劉若英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愛上這個男人,在事業上,陳升幫助了劉若英很多。

由於是上下級的壹個關系,陳升只能是在工作上給予劉若英幫助,這種辦公室戀情加上師生戀壹旦被人發現,就會是爆炸性的新聞,所以兩個人雖然戀愛了,但是在工作室,還要保持壹定的距離。

處於熱戀期的他們,陳升只能在事業上鼓勵和支持,後來的劉若英寫下了很多好聽的歌曲。壹個21歲的姑娘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每天開心自己的創作,並且還有男朋友的陪伴,想想確實也很幸福。

時間到了1996年,陳升主動和劉若英解除了合同,猝不及防的分手使劉若英難以接受,她愛著這個男人,他的內心是拒絕的。帶著無限的失落和悲痛,劉若英離開了工作室,接下來的幾年劉若英壹直對他念念不忘,那是她的初戀。

後來的她開始與馬來西亞的光良合作,兩個人的風格很像,在這裏,劉若英開啟了自己的音樂之路,把自己的經歷融入到音樂中,於是就誕生了《後來》這首歌。

情侶間的分手最後都抵不過壹句“不合適”而草草了之,年少時的我們為愛瘋狂,但是我們也把自己愛的遍體鱗傷。

劉若英的《後來》,大家都感同身受,初戀總是美好的,即使分手了,也會經常想起她。

劉若英的《後來》,仿佛我們每壹個人都是主角,仿佛在訴說我們的故事,我們都渴望戀愛,我們更忘了不了初戀,所以我們會陷入故事中。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壹首曲子壹旦聽懂了,那就觸及到妳埋藏在心中的那個她。

壹首《後來》,不僅唱哭了劉若英,也唱哭了千千萬萬的少男少女。

後來的我們什麽都有了,可唯獨沒有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