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都寫了月夜的景色,表達情感卻不壹樣,結合詩句說壹說。
兩首古詩都寫了月亮,都借月抒發感情。但抒發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發詩人旅途寂寞、孤獨之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抒發了詩人陶醉於黃沙道的美景之中,並流露出喜愛與興奮之情。
古詩《宿建德江》中,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寫日暮添愁,其中的“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壹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兩句寫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因為野“曠”,所以天低於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
愁思似乎因親近的明月而得到慰藉。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繪出建德江的月夜美景,情景交融,構成了壹個特殊的意境。整首詩圍繞壹個“愁”字,通過寫夜宿建德江畔所見之景,抒發了自己客居他鄉、仕途失意的羈旅之思和孤寂情懷。
古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這幾句通過驚鵲、鳴蟬和蛙聲等物景,寫出了鄉村夏夜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機;通過明月、清風、稻花等意象,襯托出夏夜的優美和靜謐。在動靜結合中,表現了詩人因景美年豐而歡快、喜悅的心情。
古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簡介
古詩《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作於作者貶官閑居江西之時,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壹片。詞中圍繞著夜行的特點,展現出夏夜鄉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對豐收年景的由衷喜悅。
全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田園風光,情景交融,幽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