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康橋}每次聆聽康橋的朗誦,總被他獨特的聲音,真摯的情感所打動,並會久久沈醉其中,不能自已。當今,所謂的“朗誦大家”很多,但能拋開應景、作秀成分,真正把詩歌演繹得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人還不多,而康橋卻能做到。康橋的朗誦之美,值得我們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和享受。
聲音之美是朗誦的魅力之壹,精彩朗誦離不開金聲玉振之音。康橋的聲音溫雅淳厚,沈郁雋永,音質樸拙,音色圓潤,頗具青銅編鐘之韻,空谷幽蘭之香。介於中音與低音之間的音域,加上獨到的發聲技巧,豐富細膩的情感浸潤,富於變化的語言表現力,讓他在朗誦時收放自如,遊刃有余。
聲音與生俱來,具備良好聲音條件的人比比皆是,但並不是人人皆能把它運用得當,賦予它審美價值。主持人、播音員的聲音不錯,但未必都是朗誦高手,播讀和朗誦差別很大。朗誦重在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播讀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康橋是壹位在這兩方面都有優勢,而且表現都很出色的人。
實踐上,聲音之美涵蓋在朗誦語言之中,它是有層次、有色彩、有韻律感的,即是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富於變化的有聲語言,這需要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嫻熟的語言駕控能力。康橋在古典詩詞的朗誦中,把他的聲音之美發揮到了極致,不必說慷慨激昂的《滿江紅》,雄渾豪邁的《浪淘沙》,還是淺吟低唱的《聲聲慢》、如泣如訴的《葬花吟》、柔腸寸斷的《琵琶行》,或是清新明麗的《春曉》、閑適恬淡的《西江月》等等,都充分展示了康橋有聲語言的特殊魅力,讓人百聽不厭,獲得不同尋常的藝術享受,堪稱我國古典詩詞朗誦的經典。
不管新詩還是古詩壹般都具有音律感,尤其是古典詩詞,更講究平仄對仗,音韻和諧,這樣朗朗上口,易於誦讀和傳唱。因此朗誦詩詞時壹定要循著作品特有的內在音律,張弛有度,快慢有節地表達出來。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表現得得心應手,恰到好處,卻有很大的難度,不是壹般人能做到的。欣賞康橋的詩詞朗誦,自然通暢,壹氣呵成,恰似行雲流水,毫無矯揉造作之象,裝腔作勢之態,令人賞心悅目,如飲清泉,如沐春風,為何?因為康橋精通音律,文學功力深厚。康橋在古詩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不僅能誦,還能寫,深諳詩詞作者心旨,深得行文屬對之法。其實,康橋朗誦不是不講求技巧,關鍵是技巧的運用不露痕跡,讓人感到沒有技巧,這是壹種境界。
詩歌朗誦時,追求聲情並茂,沒有感情的朗誦,是沒有感染力的,但是如果用情不當,反而會影響朗誦的效果。有人認為朗誦時有感情就能打動人,於是就濫用感情,結果用情過度,適得其反。表達感情貴在自然流露,不能刻意而為之。我們欣賞康橋的朗誦作品,哪壹篇都在抒發感情,但沒有壹篇是在刻意煽情,即便是象《葬花吟》、《江城子》、《雨霖鈴》這樣的悲情作品,也沒有大放悲聲,而是通過音樂的渲染,采用幽咽,低回的聲音來表達柔腸百結,愁苦難耐的心緒。在書法上講究“留白”,詩歌朗誦上也有“留白”的技巧,聲如遊絲,而情感綿延不斷;短暫停歇,卻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感人心者莫乎情,學會用情,才能朗誦好詩歌。康橋朗誦魅力,亦在用情之美。
詩歌朗誦離不開音樂伴奏,它可以渲染氣氛,烘托感情。但有些人卻用不好音樂,結果使朗誦和音樂不能融為壹體,出不了效果。其實,選擇朗誦音樂相當有講究,壹定要與作品的體裁、題材、主旨、基調、年代相吻合,不能胡亂套用。比如朗誦現代詩歌,用古琴或塤音樂伴奏,顯然不協調;如果朗誦古詩詞,用鋼琴或電子琴音樂伴奏,也是不倫不類。我就聽過壹位著名播音員朗誦曹操的《短歌行》用大提琴音樂伴奏的作品,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人只要朗誦現代詩歌就用鋼琴曲,只要朗誦古典詩歌,就用古箏曲,不會具體作品具體對待,怎麽能朗誦好詩歌呢!我特別推崇康橋的詩詞朗誦,其中壹個原因就是,他的朗誦作品主題與音樂結合的非常完美。他每朗誦壹篇作品,都要在其音樂庫中反復挑選,比對,然後根據詩詞風格、內容、長短,通過錄音軟件重新編輯制作,有的需要好幾段音樂,甚至還要加音效,程序十分復雜,決不是貪圖省事,簡單加工而成。有時為了壹個曲子,不惜付費購買或請人創作。當我們忘情陶醉在康橋朗誦的作品中時,誠不知他為此付出了多麽大的周折和艱辛。
壹聲聲動情的朗誦,壹段段美妙的音樂,壹幁幁優美的畫面,這就是我們在網上見到的康橋的音畫MV。康橋的作品幾乎都是音詩畫融為壹體,營造了壹個個清新空靈的詩話空間,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優美,讓人耳目壹新。
目前,我國古詩詞音畫MV幾乎是壹片空白,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與互聯網的普及,世人的審美傾向和欣賞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純的配樂詩朗誦,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欣賞的需求,音詩畫MV作為特殊的文藝表現形式,正日益成為壹種時尚。
近來,康橋和他助手通過不懈的努力,讓大家的美好願望變成了現實,在各大網站只要妳搜索“康橋朗誦作品”就能欣賞到康橋版的音畫MV。在詩歌朗誦這片遠離市井喧囂,純凈而安謐的文藝樂園裏,康橋習慣了清凈與寂寞,並不想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他只想為傳承和弘揚祖國傳統優秀文化,激發、喚醒人們對古詩文的興趣和愛好盡壹點綿薄之力。盡管還面臨著資金、資料等諸多困難,但他表示認定的路會壹直走下去,因為他也在圓著自己的壹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