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馮子振《粉梅》詠梅花詩賞析

馮子振《粉梅》詠梅花詩賞析

《梅花·粉梅》詠梅花詩鑒賞

馮子振

玉妃平碾白朱砂,散作春風六出花。

夜半月明霜露重,滿襟清淚濕年華。

這首是詠粉梅的詩章。梅以花色分則有白色、紅色、粉色、紫色、墨色等,而古人習慣看法以白色為上。每種花色之梅,其名亦多。這篇詩則是歌詠粉色梅花。恐亦是紅梅壹類的,花碟形、單瓣,有5—6枚花瓣,呈粉紅色。其具體花名繁多,從詩意中揣測,可能是“楊貴妃”壹種。詩人尤酷愛之。

詩的開端壹句寫粉梅的由來與顏色特征,“玉妃平碾白朱砂。”玉妃、指楊貴妃,居東海蓬壺的最高仙山的玉妃太真院。因楊貴妃之美,又為仙女,遂又借指梅花。唐人皮日休《野梅詩》:“葛拂蘿梢壹樹梅,玉妃無侶獨裴回。”朱砂:是無機化合物,呈紅色或深紅色。是古人煉汞的原料之壹。既可入藥,又可作顏料。古人點逗詩文用朱砂。這句詩是作者構擬的神奇制造粉梅的細節。玉妃仙人在東方仙山的太真院樓閣中,在平平的案上,把紅色朱砂碾成帶有白色的粉末(即粉色),實際是寫梅花開放,紅色花瓣蒙著白色細小粉粒。呈現在人們眼裏花色,則成為粉色。暗扣粉梅的題目。第二句寫玉妃仙人碾朱砂,化作人間的六瓣的梅花。“散作春風六出花。”春風,即東風把玉妃碾碎的朱砂細末吹到人間,散落在人間的梅樹上,化作萬點六出梅花。梅花原本是迎雪逢春自然開放,是其生長的自然規律。並非神人所造。東風吹來春的消息,帶來壹點暖意,梅開花,這是事實。詩人借這壹點事實,幻擬出玉妃造粉梅的神話,既富情趣,又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人們只管欣賞粉梅之美,而不問其是否符合科學的真實。這兩句詩所描寫的梅花習性,開放的環境、條件符合梅的壹般特征,而其花色卻有特殊性,呈粉色,不同於白色、紫色、紅色等。這樣花色可能符合“楊貴妃”這種梅的特征,既表現花美如楊貴妃,花色如楊貴妃粉黛姿容,三千佳麗第壹人。於此我們不能不贊嘆作者想象豐富與神奇,以白朱砂,即紅中透白來形容花色之粉,比喻新穎,前人所不及。後兩句作者又獨僻蹊徑,寫月夜中的粉梅。“夜半月明霜露重”,是寫環境氣候,月明之夜,銀光普照。夜深春寒砭骨,霜露重重,而這是粉梅遭遇的環境,人們擔心憂慮粉梅的命運。這也正能表現梅花不同於那些嬌弱的百花的獨特地方。人們把它稱之謂玉骨冰姿,笑傲霜雪的誌節,歲寒的精神。結尾的詩句贊美粉梅抗霜鄙寒的精神與品格。“滿襟清淚濕年華,”作者把粉梅幻化為神人,春寒霜露雖重,只不過在衣襟上留下清瑩的淚珠,沾濕了辭舊歲迎新春的粉色梅花。實際是描寫月夜下粉梅花色的濕光與枝條上如淚滴壹樣的露珠。但作者不是作簡單的直接描摹,而是采用擬人化與比興的手法,刻畫逼真,而有情趣。更易激起人們的同情、關註,把讀者帶入到純凈的月美的境界中,欣賞粉梅的獨特英姿國色,從而獲得美感。

這是壹首七絕,以刻畫粉梅的獨特形象與品格而見長。作者采取多樣化手法,多種角度,多鍘面的表現粉梅的獨特的藝術美,並以美的境界來烘托。作者的愛梅之情深寓在描寫的意象之中。作者的獨特的審美視角與審美的創造力更令人感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