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旨:詩中用通俗的語言對秦始皇進行辛辣的諷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國、統壹天下的艱辛,又批評他不知體恤百姓,壹味殘暴,以至斷送天下的愚蠢。末兩句寫秦始皇苦心經營的墳墓,到後來被牧童失火燒毀,他自己只落得個屍骨不全的可悲下場。
2、立意:這是對秦始皇夢想獨霸天下、萬世為君的深刻諷刺。這首詩的主題思想和《阿房宮賦》相似,也是借古諷今,勸諭當政者不要胡作非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原文:
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傍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裏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白話譯文:
秦始皇統壹天下,巡遊天下。他擁有天下後曾巡遊各地,於是引起劉項的“引頸”而觀。項羽更是明確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嚇得項梁趕快捂住他的嘴,告訴他這是要滅族的!可項羽後來還是真做了當年想做的事。秦始皇削平天下的確是十分辛苦,但應該是削平天下,讓道路旁的窮苦百姓過上好日子。
統壹天下後,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為尋找失蹤的羊只,牧童誤入被盜墓者打開的墓道,不慎引燃了地宮木材,導致整個秦始皇陵的毀滅,而此時的秦始皇屍骨尚未幹枯。
此詩出自唐代·杜牧《過驪山作》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過驪山作》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詩中用通俗的語言對秦始皇進行辛辣的諷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國、統壹天下的艱辛,又批評他不知體恤百姓,壹味殘暴,以至斷送天下的愚蠢。這首詩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勸諭當政者不要胡作非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
“卻為道旁窮百姓”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首句是說始皇最終擁有了天下。周鼎代表國家政權。他擁有天下後曾巡遊各地,於是引起劉項的“引頸”而觀。項羽更是明確發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嚇得項伯趕快捂住的嘴,告訴他這是要滅族的!
可項羽後來還是真做了當年想做的事。所以我認為第四句的主語仍然是始皇,他因為道旁引頸而觀的劉、項要想奪他的天下,於是不惜使天下百姓窮困,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之類。
可是這些做法並未有效果,“黔首不愚爾益愚”,最後自以為“金城湯池”的關中卻成了始皇自掘的墳墓。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