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年發奮的詩句 1. 描寫年少努力的詩句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題弟侄書堂杜荀鶴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勵誌對聯陸遊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勸學顏真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杜甫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諺語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漢樂府民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嶽飛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增廣賢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潛確類書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諺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諺語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四時讀書樂翁森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
蘇軾。
2. 描寫年少努力的詩句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題弟侄書堂杜荀鶴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勵誌對聯陸遊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顏真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諺語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漢樂府民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嶽飛
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增廣賢文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潛確類書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諺語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語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四時讀書樂翁森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長歌行 ( 漢樂府名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金縷衣》
作者: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 關於"奮發"的詩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壹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誌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4. 關於“少年”的勵誌詩句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浮士德1999
勵誌詩句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2、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____鄭思肖《畫菊》3、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____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____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5、不經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____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____李白《行路難·其壹》7、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____陸遊《金錯刀行》8、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9、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____杜荀鶴《小松》10、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____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11、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____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1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____鄭燮《竹石》13、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____顏真卿《勸學詩》14、讀書不覺已春深,壹寸光陰壹寸金。____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壹》1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16、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____屈原《國殤》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____李白《將進酒》18、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____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19、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____杜甫《蜀相》20、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5. 描寫年少努力的詩句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題弟侄書堂杜荀鶴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勵誌對聯陸遊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勸學顏真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杜甫讀萬卷書,行萬裏路.諺語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漢樂府民歌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滿江紅嶽飛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增廣賢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潛確類書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諺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語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四時讀書樂翁森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長歌行 ( 漢樂府名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金縷衣》 作者: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勸學》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6. 關於發奮讀書的詩句
1、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2、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6、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8、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0、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11、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12、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3、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14、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15、壹日不書,百事荒蕪。——李詡
16、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17、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9、讀書如行路,歷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7. 關於少年勵誌的古詩
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不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4、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7、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
9、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司馬遷)
10、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2、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13、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誌)
14、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5、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7、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18、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現代人的心聲啊)
1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0、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
21、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2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2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25、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26、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2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28、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2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3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31、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32、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
33、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最愛)
34、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35、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37、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38、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39、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41、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4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43、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4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