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場秧歌的內容如下:
壹、東北大秧歌的歷史淵源
楊賓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到關外寧古塔地區考察民風,編著《寧古塔詩雜》突出述說了關外滿族秧歌的存在與演唱現場,其詩句:“夜半村姑著綺羅,嘈嘈社鼓唱秧歌,漢家裝束邊關少,幾隊童兒簇擁過。”
在《上元曲》中說:“上元夜,好事者輒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婦女,又三、四扮參軍,各持尺許兩圓木,戛擊相對舞,而扮壹持傘燈賣膏藥者前導,傍以鑼鼓和之,舞畢乃歌,歌畢更舞,達旦乃已。”
楊賓在《柳邊記略》中又說:“滿洲有大宴會,主家男女必更叠起舞,大率舉壹袖於額,反壹袖與背,盤旋作勢,曰‘莽勢’中壹人歌,眾人皆‘空齊’二字和之,謂之曰空齊。”
二、東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蘊
東北大秧歌的民俗風情東北大秧歌如今已是逢年過節必有的民間娛樂活動,每年正月十五前後,是東北秧歌大顯身手的時候。就其舞蹈而言,重點在壹個“扭”字,所以俗稱“扭秧歌”。
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著上盛裝,擺動彩扇,幾十人或數百人排成隊列,在鑼鼓嗩吶的伴奏下,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盡情扭跳。在表演過程中,樂手們常常即興發揮,使樂曲的變化豐富多彩。演奏的方式出現很多超人絕技,有的嗩吶藝人能壹人演奏5支嗩吶,致使場子氣氛極為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