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紅色革命愛國故事適合二年級孩子講的

紅色革命愛國故事適合二年級孩子講的

故事精選壹

用性命敘寫壹個傳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每當讀到這首詩,心裏總有說不出的味道。紅軍有許多光輝的歷史,征途中他們用鮮血敘寫了壹個又壹個傳奇。

1935年,紅三軍團因盡千辛萬苦,來到婁山關。這時蔣介石獅子大開口集中了幾個師的兵力。妄圖把紅軍消滅在婁山關下。雙方血戰最激烈的時候,彭德懷

軍團和其他首長來到前線指揮所。中央機關就要過來了,如果不拿下婁山關,大部隊就有可能全軍履沒。彭德懷十分焦急,壹邊在指揮所裏走來走去,壹邊低聲念

叨:"派出的偵察員怎樣還沒回來?"隨行的鐘團長也在壹旁觀察。

突然,鐘隊長發現敵人陣地背後的山腳下跑過來壹個人,個子小小的,穿著壹身破舊的老百姓衣服。他壹邊捂著肚子,壹邊踉踉蹌蹌地弓著腰往這邊跑,他表情

難受極了,頭上大汗淋漓。鐘隊長見狀,快速跑去接應。跑近壹看,呀,這不是小戰士劉誌林嗎?此刻,小劉的衣服已被鮮血染紅了,腸子都露了出來。見到鐘隊

長,他再也支持不住了,壹頭栽進鐘團長懷裏,嘴裏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快,快去報告彭總,10團壹部上婁山關又被壓下來了,快派增援。"說完,小劉臉上青

壹陣白壹陣的越來越憔悴。鐘團長見狀說:我為妳包紮傷口吧。小劉毅然推開鐘團長的手說:"快、快去報告"。軍情緊急,隊長只好放下小劉,飛速跑回指揮所,

彭德懷立即命令部隊增援,最終還是拿下了婁山關。鐘團長發瘋似的跑下山,但是小劉已經犧牲了。鐘團長仰天長嘯......

小劉同誌為國捐軀了,但是他的死是有好處的,他用自我的性命敘寫了又壹個傳奇。在長征的豐碑上又刻下了具有歷史好處的光輝壹頁。

故事精選二

夏明翰,壹個被大家歌頌的革命烈士,壹個我敬佩的革命烈士。

1927年4月12晶,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了"四.壹二"反革命行動,那時,夏明翰正擔任全國農協秘書長,並協助毛澤東辦事。當他知道蔣介石背叛革命,喪心病狂的屠殺***產黨員,心裏悲憤異常。他懷著滿腔的熱血,寫下了這首悲壯的詩:

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

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

之後,夏明翰決心為烈士報仇,為革命獻出自我的壹份力,晚上,夏明翰翻來覆去睡不著,心裏只想著怎樣為戰士們報仇,決定投筆從戎,用真槍實彈來對付反

動派,於是夏明翰參加了第二次北伐大戰,被上級安排到湖北省工作,要離開時,他曾給了他妻子壹顆小紅珠,告訴她那顆小紅珠代表著他那顆心,讓他更加的堅信

他能平安回來,便來到了湖北省,正當夏明翰準備將工作擴大,地下黨員叛變,地下黨員把反動派帶到了夏明翰的住處,抓走了他,就這樣,夏明翰來到了獄裏,在

獄中敵人嚴刑拷打,但是夏明翰怎樣也不泄露壹點黨的機密,並且堅持寫信給他的姐姐和妻子,還在信上留給妻子壹個血的吻,能夠看出,這是多麽的不舍啊,審問

失敗後,可把敵人給氣壞了,敵人的原型最後露了出來,在夏明翰入獄後的第二天,他們決定把他殺了,在刑場上,劊子手問他有什麽請求,他大喝壹聲:"拿紙筆

來"。揮筆寫下:

砍頭不好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之後人。

場上無人不感慨萬分,也只有夏明翰鎮定自如,夏明翰妳多麽英勇,在性命的最後時刻,還想著在精神上壓倒敵人。

妳的詩會壹代壹代的傳下去,妳的精神也會壹代壹代的傳下去。

故事精選三

心照日月浩氣存--鄧中夏

"壹個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中國人很重視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了個人升官發財,那麽茍且偷生的活,也能夠叫做雖

生猶死,真比鴻毛還輕。壹個人為了最多數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人只有生命壹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

這就是我黨早期的壹位卓越的工人戶外領袖鄧中夏在獄中寫的。

鄧中夏,1894年出生於湖南宜章縣壹個破落的地主家庭,父親中過舉人,當過縣長,從小入私塾讀古書,後舉辦小學、衡陽中學,又考入湖南師範文史專修

科。他是到校內兼職的楊昌濟老師欣賞的學生。在經常去楊家請教時,結識了第壹師範的毛澤東,並經常在壹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1917年鄧中夏隨父入京,

考入北京大學文學系。在校內,他最崇拜李大釗、陳獨秀,並在兩人的影響下投入"五四"新文化戶外。

在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上街遊行時,鄧中夏是主要組織者,而且是沖進趙家樓點火和痛打賣國賊的十幾名學生之壹。隨後,他又前往長沙,聯絡已返湘

的毛澤東,建立湖南學生聯合會。他還發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於1920年10月協助李大釗在北京成立***產黨小組,成為黨的建立者之壹。建黨後,他投身

工人戶外,在北京長辛店、上海和廣東省港罷工戶外中威名遠揚。

1920年末,鄧中夏等人受北京***產主義小組派遣,到長辛店開展工人戶外。1923年,他到上海大學任教,並創辦《中國青年》雜誌。同時領導紗廠工人

同日本資本家進行鬥爭。1925年,他到廣東組織領導反對英國的省港大罷工,擔任了罷工委員會的顧問和黨團書記。壹年半的時刻裏,有二十幾萬工人在他的指

揮下行動。設在廣州東園的罷工委員會,即指揮著地面武裝--糾察隊,又有水上艦隊--緝私隊,還有負責罷工工人吃住得財政部,並發行報紙《工人之路》,儼

然壹個政府的樣貌。中***領導的革命政權,恰恰從鄧中夏等領導省港罷工起建立了雛形。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鄧中夏轉入地下活動,在廣州起義失敗的危急時刻還擔任過廣東省委書記。1928年,他赴莫斯科參加中***"六大"並當選中央

委員。在蘇聯期間,他寫下了《中國職工戶外史》。1930年,他回國被派往湘鄂西任紅二軍政委。翌年末,它被調回上海,由於各種原因壹度受到"過左"領導

的冷落。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鄧中夏不幸被捕,被叛徒出賣了真實身份。在獄中,他以壹個***產黨員的鋼鐵意誌挺住了敵人的殘酷摧殘。鑒於地下

黨支部透過難友對鄧中夏說:"同誌們很關心妳,妳有什麽打算?"鄧中夏聽後激動地說:"請妳告訴大家,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產黨員。"

他給同誌們上黨課,講馬列主義,講***產黨員的理想和氣節,講工人戶外。他在自我性命的最後時刻,給黨中央寫了壹封信,深情地說:"同誌們,我快要到雨花臺區了,妳們繼續發奮奮鬥吧!最後勝利中就是咱們的!"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鄧中夏從容的穿好衣服,大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產黨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向刑場走去。臨刑

前,憲兵問"妳還有話嗎?"鄧中夏回答:"對妳們當兵的人,我有壹句話說,請妳們睡到半夜三更時好好想壹想,殺死了為工農兵謀福利的人,對妳們自我有什麽

好處?!敵人害怕鄧中夏同誌進行革命宣傳,命令立即開槍,就這樣,雨花臺下,鄧中夏為***產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年僅39歲的性命。傑出的工人戶外領袖--

鄧中夏先生犧牲了,但他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咱們。的確,人只有生命壹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

故事精選四

巾幗英雄趙壹曼

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趙壹曼被中國***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鬥爭。1934年擔任中***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

軍展開遊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壹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

情報,找了壹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應對兇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壹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壹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

的趙壹曼表現出了壹個***產黨員堅強的意誌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壹字

有關抗聯的狀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壹曼腿部傷勢嚴重,性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壹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

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忙趙壹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

壹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壹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壹曼在準備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

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壹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

趙壹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壹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誌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

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壹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妳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職責,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正因堅決地

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這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期望妳,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妳地下的母親!在妳長大成人之後,期望不好忘記妳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壹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壹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壹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鬥過的1條主街命名為壹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壹曼題寫了壹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壹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

趙壹曼烈士的晚輩校友之子楊將軍曾題詩紀念:

家母有師姐,宜賓曾入學。

尚誌無此妹,神州有斯傑。

黃埔精神振,黑土碧血喋。

臨刑告獨子,芳華意何決。

故事精選五

戰鬥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董存瑞,壹個十八九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個子不高,橢圓的臉,濃黑的眉毛,眼裏透著稚氣和嚴肅,立過四次小功,三次大功,獲得三枚勇敢獎牌,壹塊毛澤東獎章。

"打隆化"的消息傳來時,戰士們熱血沸騰,正因我軍曾在隆化血戰十天十夜,而沒能攻克,敵人吹噓到:"***軍要能打下隆化,咱們把承德送給他們。"而後,敵軍更加肆無忌憚的欺壓老百姓,大家都恨得咬牙切齒。

十三天後,戰鬥開始了,董存瑞爆破組的任務是炸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五個碉堡和四個炮樓。"爆破手出擊"壹聲令下,挾好炸藥包的董存瑞應聲躍出戰壕,帶

領戰士向敵人的炮樓沖去,"嗒嗒嗒"張萬才倒下了,孫永德也倒下了,憤怒的董存瑞帶著滿腔怒火沖了上去,壹股作氣的把四個炮樓、五個碉堡全炸上了天。隆化

中學的"銅墻鐵壁"被撕開了個大口子。戰士們正要沖時,幾條火舌從旱橋上的橋型碉堡冒了出來,郅順義說:"連長,我去炸了他。"

"不,我是連長,因該我去。"(促銷廣告語)

"不",指導員按住他。

"我熟悉那裏的地形,我去!"李振德已抱著炸藥包沖向暗堡。他機智的躍進,眼看就要沖出火力網了。不料,壹顆子彈打在雷管上"轟"李振德犧牲了。

"老李"董存瑞悲哀極了,他說:"我去,隆化不解放,就是我沒完成任務。"指導員沈思了壹會兒,答應了,於是,董存瑞給了指導員壹個小包:"如果我犧牲了,這就是我最後壹次交黨費。""不,妳的黨費還沒交到頭,我等妳回來。"

董存瑞抱起炸藥包,和郅順義壹前壹後配合著,雖然密集的子彈從耳邊飛過,但是董存瑞帶著憤怒,帶著仇恨,帶著壹腔熱血,沖出了火力網。到了橋下,那裏

橋底光滑得很,放低炸不著,又沒有支撐點,眼看總攻的時刻就要到了,壹分壹秒是那麽珍重,董存瑞使勁用槍把,在橋底鑿啊鑿,頭頂是敵人狂掃的機槍,遠處是

心急如焚的戰友。

總攻的號角吹響了董存瑞毅然舉起炸藥包,用他的血肉之軀做成了支撐點,堅定的拉響了導火索,隨著"吱吱"的響聲,董存瑞使用渾身的力氣,高呼著:"為

了新中國,同誌們,沖啊!"隨著壹聲天崩地裂地巨響,火光四濺,濃濃的黑煙彌漫天空,好像在為董存瑞哭泣,為了新中國,董存瑞獻出了他那年僅19歲的性

命。

中國人民永遠銘記這個日子--1948年5月25日,這是壹個董存瑞用性命擎起的火紅的日子,這是壹首***產黨人用鮮血譜寫的性命之歌,朱總司令親自為他題詞:"舍身為國,永垂不朽。"咱們永遠懷念這位英雄。

故事精選六

長征中的感人故事

長征時期,發生了壹個又壹個動人、感人的故事,我較為了解的壹個故事叫《壹袋幹糧》。它講述了壹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壹齊前進的時候,好不容

易得到了壹袋幹糧,卻在過壹座橋時為照顧壹位傷員不慎把自我的那袋幹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幹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壹

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幹糧"的事後,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大家每人分了

壹點幹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

私、熱心......小蘭,她只是壹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壹樣堅強的意誌;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壹些,她沒

有這麽做,她選取沈默,不告訴任何人,自我吃苦,此刻,她腦海裏想的只有戰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我的困難;而對傷勢嚴重的傷員們,她大可丟下他們,讓他們

自生自滅,可她沒這麽做,她細心照料壹個傷員,沒有怨言,沒有後悔。壹個小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偉大的紅軍整支隊伍的品質了。

第壹個

壹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由於三個小同誌得了腸胃病的關聯,因此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壹天只走了二十裏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饑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樣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

有壹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1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壹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誌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壹位小同誌註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之後,這位小同誌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誌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第二個:

那是深秋的壹天,太陽偏西了。由於長時刻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饑挨餓,陳賡同誌感到十分疲憊。這壹陣他掉隊了,牽著那匹同樣疲憊的瘦馬,壹步壹步朝前走著。忽然,看見前邊有個小紅軍,跟他壹樣,也掉隊了。

那個小家夥但是十壹二歲。黃黃的小臉,壹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陳賡同誌走到他跟前,說:"小鬼,妳上馬騎壹會兒吧。"

小鬼擺出壹副滿不在乎的樣貌,盯著陳賡同誌長著絡腮胡子的瘦臉,微微壹笑,用壹口四川話說:

"老同誌,我的體力比妳強多了,妳快騎上走吧。"

陳賡同誌用命令的口吻說:"騎壹段路再說!"

小鬼倔強地說:"妳要我同妳的馬比賽啊,那就比壹比吧。"他說著把腰壹挺,做出個準備跑的姿勢。

"那,咱們就壹塊兒走吧。"

"不。妳先走,我還要等我的同伴呢。"

陳賡同誌無可奈何,從身上取出壹小包青稞面,遞給小鬼,說:"妳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幹糧袋壹拉,輕輕地拍了拍,說:"妳看,鼓鼓的嘛。我比妳還多呢。"

陳賡同誌最後被這個小鬼說服了,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他騎在立刻,情緒老平靜不下來,從剛才遇見的小鬼,想起壹連串的孩子。從上海、廣州直到香港的碼頭上,跟他打過交道的那些窮孩子,壹個個浮此刻他眼前。

"不對,我受騙了!"陳賡同誌突然喊了壹聲,立刻調轉馬頭,狠踢了幾下馬肚子,向來的路奔跑起來。等他找到那個小鬼,小鬼已經倒在草地上了。

陳賡同誌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馬背,他的手觸到了小鬼的幹糧袋,袋子硬邦邦的,裝的什麽東西呢?他掏出來壹看,原來是壹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上方還有幾個牙印。

陳賡同誌全明白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故事精選七

少年陳毅--仗義折腿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在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省的樂至縣。

陳毅9歲哪年的壹天,他正在窗下寫作文,忽然聽到衙門口隱約傳來壹陣陣淒涼的哭泣聲,還夾雜著衙役粗野的叫罵聲。陳毅不由自主地急步跑出院去,想看看又發生了什麽不幸的事。

來到衙門口,只見壹個60來歲的老頭,滿臉血跡,衣服撕破了好幾處,他兩只手有氣無力地捶打著胸口,嘴裏壹聲接壹聲地呼叫:"大老爺救命啊,在老爺救

命啊!"在老頭的身邊,坐著壹個鬢發斑白的女生,她垂著頭,泣不成聲,懷裏還抱著壹個淚痕滿面的小女孩。衙役壹面兇惡地揮著手,驅趕看熱鬧的人群,壹應對

告狀的老頭大聲斥責:"給妳說過多少遍了,老爺這天有緊急公事,不在家,妳還不走!"

那老頭苦苦哀求說:"人命關天的事,怎樣等得?請大哥多多包涵,幫我傳呼壹聲。"

那位老人姓賀,住家離鎮子不遠,是壹個忠厚老實的農民。他家有個媳婦,相貌生得很俊,被壹個很霸道的地主看中了。這天,趁他兒子不家,那狗地主帶了幾

個幫兇,突然闖進他家,硬把他兒媳搶去抵債。他和老伴不依,竟被毒打了壹頓,實在無法,指氣憤但是,老倆口帶著孫女就直奔衙門告狀來了。

陳毅聽著老人悲慘的敘述,看著老人壹家痛苦的情景,這時,他把拳頭握得緊緊的,牙齒咬得格格響,走到老人面前,斬釘截鐵地說:"我外公在看戲,走,我引妳去!"

大庭廣眾這中,突然冒出這樣壹個見義勇為的小孩子,大家都十分驚奇。

衙役上前和藹地對陳毅說:"小少爺,不好理他,這天老爺早有吩咐,不辦公事的。"之後又討好地問她:"妳、妳不去看戲了嗎,幾時回來的?"

陳毅不理那個衙役,只顧拉著老人的手喊道:"走吧,咱們走吧!"

陳毅見老人猶豫不決,不堅信自我,眉頭壹皺,手壹揮,對老人家說道:"好,妳不去,我幫妳去喊我外公。"說完,轉身就跑。眾人稱贊說這個小孩子懂事,真還有正義感呢!

他壹氣跑到唱戲的地方,直往裏闖,但是,裏面看戲的人太多,擁擠得水泄不通,無法進去。他想到能夠去臺口叫出外公,就繞到了臺後,臺後靠墻壁處,有壹

架樓梯。陳毅心急如火,壹個勁往上爬。誰知樓梯在離臺口缺了壹根橫檔,加之光線暗淡,陳毅沒有看清。只聽"撲通"壹聲,他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陳毅躺在地上,壹邊"哎喲哎喲"地呻吟,壹邊不停地叫喊著:"外公快來!外公快來!"看戲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壹時亂了起來。

當他外公和父親聞訊趕到的時候,他忍住疼痛,急促地說:"衙門口有人喊冤,外公,妳快回去審案。"

他外公十分疼愛陳毅,當他發現陳毅的右腿已被摔斷時,急得大汗直冒,要立即親自送他到壹位醫生家去治療。

陳毅堅持要外公先回衙門,見外公遲遲不走,就著急地哭著說:"我是來喊妳才摔倒的,妳不回去辦案,我也不去醫治。"

陳毅的外公見他這樣認真,只好交代陳毅的父親將他快快送到醫院去治療,自我回衙門去了。

之後,陳毅從父親那裏知道那樁案子了結的狀況,他外公回到衙門,把守衙的衙役罵了壹通,還下令把那個財主抓了起來,那告狀的老人冤情得到了申訴,兒媳得救回家了,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這以後,陳毅仗義相助的事到處傳頌。

故事精選八

抗日到底的陳翰章

抗日戰爭期間,陳翰章在東北抗日聯軍中擔任指揮員。他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經常在鏡泊湖附近活動,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鏡泊英雄"。

日軍了解到陳翰章是個抗日的重要人物,就想勸他投降。

1935年,日本憲兵到陳翰章家鄉,把他的父親和妻子抓了起來。他們既不審訊,也不拷打,卻在桌上擺了壹瓶酒和壹把刀。壹個憲兵頭目對陳翰章的父親和妻子說:"妳們去把陳翰章找回來,咱們讓他升官發財,如果他不回來,妳們全家都別想活下去!"

這年秋天,陳翰章的父親帶著兒媳婦,長途跋涉,找到了陳翰章。陳翰章聽完敘述,果斷地說:"我抗日到底,決不支搖!即使鬼子把全家殺了,我也不回

去!"他之後對父親說:"隊伍天天行軍打仗,我沒法留妳們。等抗日勝利了,我再回家看妳們和眾鄉親。"他又對妻子說:"我每壹天都有性命危險。妳不好再等

我了,另外打人結婚吧!"

勸降失敗了,但是日軍還不死心。第二年,他們又派了壹個叫雄谷的日本人,去勸陳翰章放下鬥爭,結果被痛罵了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