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頌秋的詩句

關於頌秋的詩句

1. 關於頌秋的詩句

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唐·劉禹錫《秋風引》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落葉西風時候,人***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元·黃庚《江村即事》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2. 關於贊美“秋”的詩句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臯: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膝王閣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膝王閣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裏動,日暮黃雲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壹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

3. 描寫秋天頌秋的詩句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2、《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3、《秋月》

宋·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壹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裏,白雲紅葉兩悠悠。

4、《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5、《秋日》

宋·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6、《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7、《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8、《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 描寫“秋天頌秋”的詩句有哪些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李煜《虞美人》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4、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5、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樂府詩集·長歌行》

6、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7、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8、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11、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1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其壹》

14、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杜甫《絕句》

16、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17、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18、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1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20、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2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22、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2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4、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25、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6、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27、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28、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李白《贈廬司戶》

2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30、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遍 插 茱 萸〔zhū yú〕少 壹 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壹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壹帶。

(2)異鄉:他鄉,遠離家鄉。

(3) 佳節:美好的節日。

(4)倍:加倍,更加。

(5)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6)茱萸:又名越椒,壹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山 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斜:此字讀xiá,為傾斜的意思。

5. 坐:因為。

6、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7、遠上:登上遠處的。

8、山:高山。

9、車:轎子。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5. 描寫“秋天頌秋”的詩句有哪些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李煜《虞美人》 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4、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5、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樂府詩集·長歌行》 6、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7、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8、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宋之問《始安秋日》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11、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12、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其壹》 14、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16、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17、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18、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19、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20、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2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王維《山居秋暝》 22、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陶淵明《酬劉柴桑》 23、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4、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25、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26、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李頎《望秦川》 27、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28、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李白《贈廬司戶》 2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夜雨寄北》 30、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遍 插 茱 萸〔zhū yú〕少 壹 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民間很器重這個節日,在這壹天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傳說能以此避災。憶:想念。

山東:指華山以東(今山西),王維的家鄉就在這壹帶。 (2)異鄉:他鄉,遠離家鄉。

(3) 佳節:美好的節日。 (4)倍:加倍,更加。

(5)遙知:遠遠的想到。登高:指民間在重陽節登高避邪的習俗。

(6)茱萸:又名越椒,壹種香氣濃烈的植物,重陽節時有佩戴茱萸的習俗。 《山 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註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時候的山。 3.徑:小路。

4.斜:此字讀xiá,為傾斜的意思。 5. 坐:因為。

6、霜葉:被霜打過的楓葉。 7、遠上:登上遠處的。

8、山:高山。 9、車:轎子。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6. 與“頌秋”有關的詩句都有哪些

與“頌秋”有關的詩句有: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膝王閣序》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觀滄海》原文: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釋義: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海水多麽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湧著巨大的海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誌向。

賞析:這首詩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壹中原建功立業的抱負。《風》原文: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 入竹萬竿斜。釋義: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賞析:秋風壹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令人感到蕭瑟、淒涼;但是壹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風壹起,花朵綻放花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

有時大風從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西斜,又是另壹番景象。《憫農》原文: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釋義: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賞析:第壹首詩壹開頭,就以“壹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望洞庭》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釋義: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裏托著壹枚青螺。賞析: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

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壹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秋詞》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釋義: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都悲嘆寂寞淒涼,我卻說秋天要勝過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壹只仙鶴推開雲層,壹飛沖天,我的詩興也隨它到了碧藍的天空。

賞析:這首寫秋的詩爽朗明快,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心境。前兩句是議論,直接表達了秋日勝春朝的看法。

後兩句晴空中排雲而上的白鶴形象,把詩人的豪邁樂觀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秋夕》原文: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釋義:在秋夜裏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

夜色裏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賞析:首詩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寫秋景,用壹"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淒。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

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

《虞美人》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釋義: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這年的時光什麽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賞析: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相見歡》原文: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釋義:壹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裏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

7. 頌秋詩句

妳好! 如下: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李嶠:《風》) 3.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11.秋叢饒舍似陶家,遍饒籬邊日漸斜. (元稹菊花>) 12.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淒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壹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亭臯: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遊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禦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