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該節目是由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周嶺先生主講的。?
1月24日播出?《紅樓夢》中的春節(上)忙年?
內容簡介:?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幾千年以來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承。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壹般是指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壹直到正月十五結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壹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以及東亞的壹些國家和地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國的傳統春節是以農歷正月初壹為標誌的。但在民間,人們從農歷臘月初八就已經開始進行積極的準備了。農歷臘月裏最重大的節日之壹,就是十二月初八,這壹天在古代被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就已經有了臘八節這壹民俗,這壹節日主要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而在臘八這壹天吃臘八粥,也已經是人們千百年來延續下來的壹個重要習俗。據考證,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壹千多年。那麽,臘月初八喝臘八粥的習俗是因何而來的?臘八粥的習俗,在《紅樓夢》裏有沒有相關描寫呢?
在民間習俗中,過完臘八以後,正式開始忙年。那麽這種被稱為“忙年”的習俗究竟是從何而來的?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的曹雪芹,會在《紅樓夢》中怎樣描寫各種忙年活動?周嶺先生又將會如何解讀《紅樓夢》中的各種傳統節日呢?
1月25日播出?《紅樓夢》中的春節(下)除夕
內容簡介:?
《紅樓夢》不僅是文學史上的經典,?它為後人了解中國的民俗文化也為提供了重要史料。在上期節目當中,周嶺先生通過《紅樓夢》中的“忙年”為我們描述了準備過年的很多民俗活動。“年”忙過後了之後就當屬春節的重要時刻——除夕夜了。
除夕指的是農歷年最後壹天的夜晚。除夕中的“除”字本意是“去”的意思,引申為“易”,就是交替;“夕”的本義是“日暮”,也就是夜晚的寫照,因此,“除夕”就像中國民間春聯兒上寫的那樣,包含著“辭舊迎新”的意思。
那麽,在除夕這天,大觀園裏是怎樣的情形呢?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作者為我們呈現了哪些過年風俗和熱鬧場面呢?祭祖先、貼春聯、放爆竹這些民俗活動體現著中國人怎樣的文化內涵呢?
中國人迎除夕、過大年的習俗世代相傳,人們在歡天喜地恭賀新歲的同時,都不會忘記緬懷先人,祭典祖宗。祭祖也是為了懷念祖先並乞求他們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子孫後代幸福平安。那麽,賈府貴為皇親國戚,他們是怎樣來祭祖的?透過《紅樓夢》的文字描述,我們又會了解到當時怎樣的社會風俗呢?
那麽,《紅樓夢》中又是如何描寫給壓歲錢的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體現得非常具體,比如說,從年節當中人們佩帶的飾物上就可見壹斑。我國古代男女都有佩帶荷包的習慣,佩掛荷包的習俗到清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上自皇族百官,下到平民百姓都佩掛制作精美的荷包。荷包壹般是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男女相愛作為定情信物。那麽,小小的荷包裏究竟包裹著哪些傳說故事和深刻寓意呢??
小小的荷包不僅僅是精美的飾物,它確實包裹著太多的歷史典故和古老民俗……
在賈府這樣的深宅大院裏,過大年的風俗可能還遠不止這些。除夕之夜,把熱鬧氣氛推向最高潮的就是吃年夜飯、放爆竹。那麽,在《紅樓夢》中,還有哪些關於除夕的記述,我們是否可以由此來聯想到當時的過年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