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重陽節朗誦的詩文如下: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這首詩以節日思鄉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這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深刻地表達了人們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深刻性。這也是這首詩能夠深深地打動人心的地方。
2、《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席上賦白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壹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後兩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壹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3、《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婚後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壹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上片詠節令,寫別愁;下片寫賞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4、《定風波·重陽》宋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定風波·重陽》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壹首詞。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通過對節令、景物、環境的描寫,烘托出重陽節登高遠眺盼望家人的典型環境。下片則通過自己形象的描繪,寫出了自己因仕途失意而郁郁寡歡,而老之將至、不能有所作為的苦悶憂慮,表現了其內心的悲涼和迷惘情緒。
整首詞先抑後揚,耐人尋味。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從自問自答的角度,明寫景而暗抒情,描繪了客居異鄉的遊子們在重陽佳節登高遠眺、思念親人的情景,抒發了遊子們對年華易逝的感慨和壯誌難酬的悲涼之情。
5、《九日登巴臺》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壹搔首,座客亦裴回。
《九日登巴臺》是白居易的壹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登高遠眺的情景。這首詩以重陽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