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書屋,盤膝而坐,持壹本古書,捧壹杯清茶,茶香書香,滿目滿嘴,不亦樂乎?
從古到今,人們對書的理解不盡相同,閱讀的目的也不盡相同。而我,只把閱讀經典名著看作是我人生的追求:追求靜謐的精神家園,追求純凈的唯美世界,追求正義的前進動力。
我讀陶淵明的詩歌。陶潛“性本愛丘山”的思想讓我陶醉,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毅然讓我折服。他“守拙歸園田”的堅持讓我敬佩。他的生活“環堵蕭然,不敝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然而,他的筆下卻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界。他穿的是粗布敝衣,住的是寒舍茅屋,但他“銜觴賦詩,以樂其誌。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壹切的壹切將我帶進那個“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源,走進那純凈的精神家園。
我讀曹雪芹的小說。品讀壹段歷史、壹個古代家族最真切的記憶。品讀那“山中高土晶瑩雪,世外仙妹寂寞林”的哀怨,追求那“今生偏又遇著他”的奇緣,卻又悲嘆那“如何心事終虛化”的命運;縱然是“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也難逃“壹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何況那“態生兩靨之愁,嬌襲壹身之病”的黛玉,“香魂壹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也就可想而知了。當那莞爾壹笑、蹙眉深思,只化作“壹把辛酸淚”順著臉龐壹粒壹粒的滑下,匯成壹縷縷的悸動流入心田,我明白,那就是我所追求的唯美世界。
我讀關漢卿的戲劇。品讀壹股正氣,壹種強烈的對正義的追求。光是那“催人淚的是錦爛漫花枝橫繡闥,斷人腸的是錫團圓月色桂妝樓”就足以讓人為之傷感,更何堪“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的命運屈冤。可還來不及傷感,就聽得她在耳邊喊道“妳道是暑氣喧,不是下雪天,豈不聞六月飛霜為鄒衍;妳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三年不見甘霜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這是壹個被冤枉的女性的控訴,多麽鏗鏘有力啊!她對正義的追求,為我指明了通往正義的道路,化作了我追求正義的前進動力。
名著是鏡子,它折射出我的醜態與缺損的心靈,讓我堅定的追求真善美,追求執著的唯美與真愛的純潔。
名著是溪流,他沖刷掉我的世俗與沾染的汙垢,讓我堅強的固守靈魂陣地,固守那被世俗與愚昧所掩蓋的真理。
找壹個恬靜的樹林,煮上壹杯香飄四溢的清茶,翻開壹部被墨香充斥的名著,沈醉在雪夜閉門、青燈壹盞、濁酒若幹的夢境中,與過往先哲交流對話,品位思想的精華,不亦樂乎?